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工老化对杂交小麦种子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BNS型杂交小麦和2个常规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人工加速老化种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活性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杂交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小麦种子.老化过程中,常规小麦种子活力并不是以等速率递减,在老化初期(0~4 d)内下降较慢,4d后开始快速下降;杂交种在老化末期(8 d),活力才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不大.5个材料中BNS/YN0901组合杂交小麦种子活力最强.老化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常规小麦与杂交小麦品种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变化趋于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小麦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特点及分布规律,选用不同种植区的79份和175份小麦品种(系)分别研究了小麦总膳食纤维含量和总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其关系。结果表明,79份参试材料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0.2%,175份参试材料的总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6%、26.88%和14.62%;品种对4个目标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麦区对总膳食纤维和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总阿拉伯木聚糖和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总膳食纤维含量、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筛选出9个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小麦优质资源,推荐毕2008-1和丰德存1号(膳食纤维含量高于12.0%,面团稳定时间高于20 min)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3.
百农418是河南科技学院2007年以周麦18/百农矮抗58单交F1为母本,百农矮抗58为父本,组配周麦18/矮抗58//矮抗58回交组合,经分期采用胁迫环境及连续大群体定向培育与选择而成。2016年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14。  相似文献   
54.
以高群体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与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强势籽粒的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弱势籽粒受到强势籽粒及空间位置的影响,其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低温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2007-200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BNS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NS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彻底的特性,育性变化趋势为:完全败育-半不育-完全可育。低温是影响BNS育性转换的主要原因,表现低温不育,高温可育。BNS感受低温的敏感部位为发育的幼穗;BNS育性转换敏感期在抽穗前5~18 d,即雌雄蕊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在温度敏感期内,温度低于8℃时表现彻底不育,8~12℃是育性转换温度,温度高于12℃时表现完全可育。在豫北地区,9月23日-10月17日播种,表现彻底不育,可用于生产杂交种;11月18日以后播种均表现完全可育,可以自交繁殖不育系种子。  相似文献   
5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质谱(GC-MS)相结合方法,对5种不同来源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面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来源小麦面粉中鉴定出42种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13种,其相对百分含量约占各自香气总量的50%以上,可归为烃类、醇类、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等6大组分。其中,烃类和醇类组分数量和其组分相对百分含量都明显高于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占各自香气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49.62%~78.74%。不同来源小麦之间的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小麦面粉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以烃类、醇类组分为主。  相似文献   
57.
适宜膜下滴灌频次提高北疆机采棉光合能力及产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疆大田条件下,以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灌水分配对机采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设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3个灌水分配次数分别为10次(D10)、8次(D8)、6次(D6)。结果表明:D6处理头水时间推迟,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胁迫程度较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量子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明显增加,同时恢复能力较差,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受限。盛蕾后充分供水但并没有较高的补偿强度,且蒸腾速率较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由于D10处理花铃期灌量分配不合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棉株受到轻度胁迫,吐絮期的灌水有效提高了其光化学猝灭系数,与D6处理差异显著。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延长了叶片光合功能期,生物量积累偏向营养生长,使其营养器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生殖器官差异不显著(P0.05),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而D8处理在整个生育期保证了高效的光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光合物质向生殖器官运移的比例,比D10、D6处理高出21.1%、23.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且产量与D10差异不显著,但比D6处理显著高647.4 kg/hm~2(P0.05)。因此在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的条件下,配合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分配,从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盛蕾前灌头水且增加盛花期后灌溉定额,同时减少吐絮期水分供应,可有效提高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运移,实现机采棉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8.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9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灌浆速度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持续期关系不明显.在小麦灌浆快增期,灌浆速度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襄麦29和百农矮抗58-1籽粒灌浆速度较快,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59.
不同温湿指数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湿指数(THI)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分别在高THI(78.5±3.2)、中THI(70.4±4.1)、低THI(56.3±5.5)环境下连续7d监测15头健康妊娠奶牛的阴道温度及所在牛舍内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高THI环境下奶牛平均阴道温度、日极值均差、测期极值差极显著高于中、低THI环境下奶牛相应的测值(P<0.01);奶牛日平均阴道温度和日平均THI、日最高阴道温度和日受热时长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811、0.896(P<0.01);引起日平均阴道温度、日最高阴道温度开始快速升高的日平均THI、日最大THI分别为71.4、77.3,日受热时长为10.6h时日最高阴道温度变化出现拐点。由此可见,高THI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变化幅度大;相比THI,日受热时长会影响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在不同 pH栽培环境中 ,对豫麦 5 4号的根部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全生育过程 ,耕层根群 pH变幅为 6.2~ 7.0 ,特别是苗期根系 pH表现稳定 ( pH 6.2~ 6.3) ,属中性根系 ,适应偏酸—偏碱栽培环境 ,根群分布为筒形 ,根量前少后多 ,属前劣后优型 ,根系活力在中后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