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1.
12.
为探明覆砂和灌水量对退耕压砂地生态枣林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开展大田试验,通过设置2种覆盖方式[覆砂(M)、裸土(N)]和3个灌水量[低水180 mm(W1)、中水210 mm(W2)、高水240 mm(W3)],研究覆砂和灌水量对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以及枣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土相比,覆砂使0~10 cm土壤温度提高0.8~3.1℃。覆砂后土壤升温时段(10:00—14:00)明显滞后于裸土(8:00—14:00),升温速度比裸土处理快0.4℃·h-1。覆盖方式及灌水量对枣树全生育期0~80 cm土壤贮水量影响显著(P<0.05),覆砂处理较裸土处理平均提高10.97%,且在土壤含水率较低的萌芽展叶期增幅最高,达14.54%。覆砂条件下枣树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裸土,不同灌水量下枣果产量从高到低表现为W3>W2>W1,分别较裸土处理增加5.99%、10.54%、26.79%,其中M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55 kg·m-3。综上,MW2处理(覆砂、灌水量210 mm)可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退耕压砂地生态枣林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宁夏老压砂地枣树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压砂地枣树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冠层温湿度及累计叶面积进行观测,通过将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值做比值来削弱当地大风多云对光合作用观测带来的影响,以此反映压砂枣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过程,得出压砂地枣树在展叶期光合作用速率整体水平较高;进入开花坐果期后,早上8∶00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对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冠层温湿度、累积叶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和冠层相对湿度对宁夏中西部地区压砂枣树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且枣树光合作用速率与累积叶面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喷灌发展与土地经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发展喷灌要因地制宜,采用与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喷灌形式是保证喷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对国内外发展喷灌中采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土地经营模式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喷灌发展中的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的农村生产体制,对我国喷灌发展的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改进现有机型,发展适合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喷灌设备,从而促进我国喷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砂土混合物覆盖对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基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及微型蒸渗仪田间试验,深入探析了6种砂土混合覆盖模式(1.0,0.8,0.6,0.4,0.2,0,分别为M1~M6)下的土壤蒸发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分阶段理论能够真实刻画砂土混合覆盖下的土壤水分蒸发状况,其累计蒸发量可用砂土混合比与蒸发时间进行定量表征。当砂土混合比≥0.8时,土壤蒸发过程仅存在2个明显阶段,抑蒸效果显著;当砂土混合比<0.5时,M3~M6处理的土壤蒸发稳定高峰期明显,且集中于前2.53~2.66天,水分主要散失历时则分别较M1增加6.49,6.49,6.49,7.09天;而当砂土混合比介于0.5~0.8时,覆盖层易诱发且能够更早地形成结构致密的覆盖干层,整体保墒效果反而凸显。受土壤蒸发阶段特性及覆盖模式的影响,蒸发第1阶段主要受下垫面净辐射通量供应的限制;而在蒸发第2,3阶段,砂层结构的作用凸显,土壤水力特性调控效应逐渐占优。总之,砂层结构恶化将加快土壤失水过程,增加农田水分的无效损失,当砂土混合比<0.5时,其抑蒸保墒功效将逐渐丧失,这对西北旱区砂田退化机理的揭示及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布设微型蒸渗仪模拟研究了低(2.5 L)、中(3.7 L)、高(5.0 L)微咸水灌溉量对0%、20%、40%、60%、80%、100%砂土混合比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动态分布。结果显示:在相同灌溉量条件下,当砂土混合比为20%~100%时,累计蒸发量减小幅度可达42.22%~83.07%,表层含水率减小幅度为0.91%~28.91%,而深层含水率减小幅度仅为-2.14%~19.25%,增大砂土混合比对减少累计蒸发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增加了深层土壤含水率,可提高农业效能;与之对应的深层土壤盐分累计增加,盐分含量增幅为8.41%~31.9%,且比值越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可能越早,位置越往土层深处推移。表明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采用砂土混合覆盖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减弱微咸水灌溉对土壤产生的次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压砂砾石水-岩作用下元素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压砂砾石在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这两种水-岩作用过程中的元素释放规律,以宁夏中卫地区一种主要压砂砾石为研究对象,对该种压砂砾石本身元素组成及其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条件下元素累积过程做了检测分析.发现绿色板岩压砂砾石共由O,Si,Fe等25种元素组成,其中包含了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要且能溶于水的矿质元素.这种压砂砾石在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处理过程中能够释放N,Ca,K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50次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处理条件下,各类元素累积释放量分别为786.90,958.18 mg.明确了宁夏中卫地区一种主要压砂砾石的元素组成,摸清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过程中压砂砾石成矿元素的释放规律,对维护当地土壤健康、提高农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淹没出流条件下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室内将3种类型的灌水器置于自制水槽中,进行了灌水器的淹没出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器在淹没出流时的出流规律与自由出流相同,但淹没时的流量略小于对应压力下自由出流的流量,其流量变化率多在10%以内;相比之下,低压时流量变化率比高压时大,即在灌水器额定工作压力(10m)附近,淹没出流对其影响较小。统计特征表明,灌水器淹没后出流更加均匀。不同灌水器类型对淹没与否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微管灌水器最为明显,其次是内镶式,补偿式变化很小。升降压过程中,降压过程的淹没出流对灌水器的流量变化率均小于升压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压砂地砾石风化及成壤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岩石风化及其影响因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及演化、土壤中微量元素活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通过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岩石风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岩石物理特性等方面,对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较少;而对土壤元素的研究也多是集中在土壤层面,并没有将风化和成壤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土壤微量元素活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土壤环境和人为开垦的,而针对风化过程对微量元素活动性影响的研究很少,分析各种影响下岩石风化产物对土壤元素迁移和富集的影响方面研究更不多见。因此,如果能深入的探索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与宁夏当地压砂地结合,进一步探索各种风化产物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将风化与成壤系统地结合起来,探索风化作用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影响,对土壤发育以及植株生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压砂地中“砾石-土壤-作物”三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关系,砾石经历冻融、干湿等风化作用向土壤中淋溶释放一定量元素.为明确压砂砾石元素在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中淋溶规律及释放机理,采用不同盐分浓度溶液对不同粒径开展干湿冻融循环试验.结果 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各元素淋溶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淋溶量峰值分别出现在6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