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明确利用无人机影像监测玉米群体株高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搭载光学成像设备构建大田玉米群体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下玉米群体株高监测的精度差异。针对3个玉米品种、8个播期处理构建的株高差异化群体,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RGB相机和多光谱成像设备,采集试验区高清RGB和多光谱影像,获取玉米群体数字高程信息DEM和各处理区植株高度,分析不同品种和播期处理下基于无人机和人工测量株高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高清RGB相机和多光谱成像设备获取的DEM均能反映玉米群体的高度差异。高清RGB相机的株高监测精度优于多光谱成像设备,但株高监测精度不足,难以反映玉米群体的较小株高差异。不同生育阶段对玉米株高监测精度具有较大影响,生育前期冠层尚未全部覆盖地表或生育后期植株衰老叶片枯黄下垂时,受裸露地表影响,群体株高被严重低估。本研究分析了影响无人机搭载成像设备监测玉米株高精度的因素,可为该方法应用于大田生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在对1997—2012年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政策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首先,通过梳理文献厘清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框架以及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的环境、自我效能、意愿和支持系统)和平台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对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以江苏省及其省会南京市为例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照国外创新创业的发展和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中面临的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相关政策的针对性不强、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缺乏企业的支持等问题,提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即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兼具盈利性与风险性、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提升政府出台政策的系统性和可行性、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23.
中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对五价锑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我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对五价锑[Sb(V)]的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解吸过程,比较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态曲线的拟合效果,采用分级提取方法分析锑在土壤中的结合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红壤对Sb(V)的吸附量(13.8μmol g-1)和吸附速度(0.58μmol g-1h-1)均大于棕色石灰土(9.19μmol g-1;0.38μmol g-1h-1),Sb(V)在红壤表面吸附是一个快速不可逆过程。锑主要以结合较强的Fe、Al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留在两种土壤中,专性和非专性吸附形态含量很低,也说明锑在土壤中以不可逆吸持为主。比较4种动力学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的拟合程度发现,对于红壤而言,浓度较高的情况下Elovich方程(R2=0.96)的拟合性较好,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拟二阶动力学方程(R2=0.97、1.00)的拟合性较好;而对于棕色石灰土,在3种浓度下,双常数方程(R2=0.96、0.94、0.93)的拟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4.
绿华海上散货减载平台附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绿华减载平台附近海域春、夏、秋三个季度沉积物监测结果分析评价表明:(1)该海域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镉(Cd)、铬(Cr)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值;铁(Fe)元素含量相比2006年明显升高。(2)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均显示,重金属Hg、As、Pb、Cr均未受到污染,Cu受到轻微污染,而Cd受到中等程度及以上污染,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Hg、As、Cu、Pb和Cr为低等程度潜在生态危害,而Cd为较高程度潜在生态危害。该海域沉积物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属于中等程度。(4)讨论了不同背景参比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表明采用合适的背景参比值,对沉积物重金属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李璐璐 《现代园艺》2014,(8):127-127
在阐述芳香植物的概念基础上,讨论芳香植物栽种于室内的弊与利,列举了各种适宜与不适宜在室内放置的芳香植物,展现了芳香植物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巨大作用,以及芳香植物巨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6.
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尚  明博  李璐璐  谢瑞芝  薛军  侯鹏  王克如  李少昆 《作物学报》2018,44(12):1755-1763
玉米籽粒脱水与气象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明确影响籽粒脱水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影响程度, 能够更好地预测籽粒含水率的变化动态, 对筛选玉米机械粒收品种, 从而合理安排粒收时间等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河南新乡进行, 选用4个目前当地生产中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 (JNK728)、郑单958 (ZD958)、先玉335 (XY335)和农华816 (NH816), 通过连续测定获得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变化过程, 并利用Logistic Power模型拟合, 借鉴去趋势的分析方法, 将玉米籽粒的实际含水率分为趋势含水率、气象含水率与随机误差, 明确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籽粒的气象含水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筛选出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影响籽粒脱水的主要气象因子。分析发现, 玉米籽粒气象含水率与研究分析的大部分气象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生理成熟前筛选得到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平均温度(x1)、平均风速(x5)和蒸发量(x11), 生理成熟后为平均温度(x1)和平均相对湿度(x7), 回归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通径分析表明, 生理成熟前蒸发量的贡献最大, 而温度、风速主要通过蒸发量起间接作用, 生理成熟后温度和相对湿度主要为直接作用, 且相对湿度的作用略大于温度。本研究所用去趋势的方法, 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均更具科学性, 其研究结果也更为可信, 对其他类似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油脂合成与累积机理,对大豆开花20 d(DD20)、30 d(DD30)、40 d(DD40)、50 d(DD50)的籽粒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共得到原始数据461 566 988条,经过滤获得开花后20,30,40和50 d的clean reads,分别为107 548 920,111 670 776,109 339 672和108 884 270条。DD20/DD30、DD30/DD40、DD40/DD50比较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 759,6 245和13 763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1 801,2 941和5 69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中,分别得到134,133和136条代谢通路,筛选到8个与油脂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CC、FATB、GPAT、DGAT1、G3PDH、KASI、SAD和FAD2。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大豆籽粒脂质合成的调控机理及大豆高油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抗药性沙门氏菌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抗生素对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而噬菌体治疗是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沙门氏菌噬菌体vB_SalS_DZ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沙门氏菌SM86的治疗效果。噬菌体vB_SalS_DZ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显示其效价可达109pfu/m L,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属于有尾目T4噬菌体。对p H值的适应范围宽,在p H值4~12内能保持较高的裂解活性;该噬菌体的最适p H值在5.0左右。最佳感染复数为10-6,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和爆发期均为60 min;基因组中不携带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噬菌体vB_SalS_DZ可以使感染沙门氏菌病的SPF鸡死亡率降低50个百分点,这表明该噬菌体在治疗特定的沙门氏菌感染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9.
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病毒中最普遍、分布最广的类群。为了防止噬菌体侵染,细菌进化出多种多样的防御机制;而为了突破这些防御机制,噬菌体也进化得到了相对应的反制策略。本文即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噬菌体与宿主细菌的共存共进化机制,合理利用噬菌体。  相似文献   
30.
2005—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国内外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但合理的密植范围受资源条件、品种和种植技术共同影响。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玉米种植密度的现状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变化,辨析玉米产量提升途径,为明确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整理了2005—2016年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测产调研数据,包括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以及南方甜、糯玉米区共5大玉米产区,累计调研23个省(区)、267个县(市),共117 960份调查数据,以测产调研的收获株数分析中国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情况。经过数据审核订正,各县市逐年农户数据平均代表该县(市)逐年种植密度,缺失数据利用5点平滑插值法插值补缺。根据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及种植模式,将玉米主要产区细分为25个典型生态区域,以县(市)为单位分析玉米主要产区及其生态区域的种植密度和变化规律。研究运用箱形分析法和Tukey’s HSD法比较各区域种植密度差异及其显著性;将各区域种植密度与年代进行回归,分析种植密度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结果】分析表明,目前(2014—2016年),5大玉米产区和25个生态区域种植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种植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玉米区(6.77万株/hm2)>黄淮海夏玉米区(6.19万株/hm2)>北方春玉米区(5.91万株/hm2)>南方甜糯玉米区(5.13万株/hm2)>西南玉米区(4.80万株/hm2),西北玉米区种植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而南方甜糯玉米区与西南玉米区种植密度极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各主要产区种植密度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北方春玉米区种植密度2005—2016期间呈极显著增长,12年间上升了1.5万株/hm2;黄淮海夏玉米区2005—2009年种植密度明显上升,2009年后种植密度稳定在6.2万株/hm2左右;西北玉米区自2009年以来始终是种植密度最高的产区,2013年达到阶段性顶峰,近年没有继续突破。西南玉米区2009—2016年种植密度维持在4.80万株/hm2左右,与其他主产区种植密度差距在不断加大;南方甜、糯玉米区的种植密度自2009年以来下降趋势明显。【结论】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在主产区之间、主产区内不同生态区域之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不均衡,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虽然区域环境条件是决定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但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和适宜的耐密品种是克服资源限制、提高种植密度的途径。进一步辨析促进和限制区域种植密度发展的资源环境、品种与栽培技术因素,能够为各区域构建密植增产技术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