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72篇
  67篇
综合类   614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20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荫凉网渔业     
荫凉网是一种小型单船围网,捕捞以竹筏(或其他漂浮物)的荫影诱集的蜞鳅和黄条蛳。这种渔业原由日本人池田传入我獐子岛,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一九五八年后,我们公社在发展机帆渔船,广开生产门路中,开展了荫凉网生产,但规模较小。一九七七年我们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林业的建设发展逐步进入了现代化阶段。然而,现代化的林业建设还面临一些新问题,值得认真分析与总结。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3.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向扩散法筛选对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利用16S r DNA对拮抗菌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腹腔注射法测定其对罗非鱼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从8个采样点共分离细菌1 759株,其中59株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6mm~30.8 mm,平均21.9 mm;16S r DNA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59株拮抗菌分为5属8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45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5株。鱼体安全性试验显示,有22株拮抗菌对罗非鱼不具有致病性,可作为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84.
 采用室内对峙培养筛选与田间防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番茄叶霉病菌的机 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5 个木霉菌菌株均覆盖或侵入了病原菌菌落,其中菌株TH16 和TH54 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田间防效试验表明,木霉菌TH16 和TH54 孢子悬浮液浓度在108 个 · mL-1 时防 效最好,分别为69.4%和60.0%。接种木霉后,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 浓度(Ci)、气孔 导度(Gs)、CO2 光饱和同化速率(Asat)、Rubisco 最大羧化(Vcmax)、RuBP 最大再生速率(Jmax)及Rubisco、 FBPase 活性均明显增加。而接种叶霉病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同时伴随着Vcmax 和Jmax 的下降。预接种木 霉菌能将叶霉病菌导致的Pn、Asat、Vcmax、Jmax 抑制消除并恢复到对照水平。接种木霉能显著增加光合相 关基因的表达量,FBPase、FBPA、SBPase 和TPI 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53 倍、3.51 倍、5.17 倍和7.81 倍。 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通过激活与光合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缓解了叶霉菌对番茄光合生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研究不同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菌(Glomus intraradices,GI)对大棚土壤栽培黄瓜植株生长、产量及营
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不同时期接种GI 对其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处理使黄瓜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54%、34%;播种时接菌处理的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4.7%~17.7%;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的黄瓜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9.4% 和15.0%,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 和7.1%;移栽时接菌处理的黄瓜粗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6%;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显著提高了黄瓜VC 含量。表明接种GI 对黄瓜生长和产量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其高适生区面积依次为湖南省(319.44 km2)、江西省(251.39 km2)、浙江省(122.92 km2)、福建省(62.5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南丹参分布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丹参的野生资源利用及其他南丹参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寻找适宜的防治花生蛴螬的药剂及施药方法。[方法]比较了辛硫磷30CS、毒死蜱30CS和吡虫啉10SC这3种不同药剂以及拌种、灌根和穴喷雾3种不同的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采用穴喷雾法施用毒死蜱30CS防虫效果最好,达87.5%;穴喷雾法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好,达71.2%;辛硫磷30CS灌根处理的产量最高,15穴花生产量达931.9 g。[结论]3种药剂均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穴喷雾处理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8.
杜艳艳  郭斌梅  石家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64-1866,1894
以ISI 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数据源,以生物质能源及相关词语为检索词,对2000~2013年的论文进行检索,从数量、区域、机构、来源、学科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对国际生物质能源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能源研究论文总体呈线性增长态势;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生物质能源研究的重点国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工程学、生物技术等是生物质能源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生物质能源领域被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表明生物质能源研究工作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9.
耐低温弱光辣椒新品种扬椒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椒5号是以3070为母本、以3065为父本配制成的一代杂种。其品种特征为早熟,开花节位7~8节,节间短,果实长灯笼形,果长11 cm,果肩宽约5 cm,单果质量50 g;微辣,商品性好,产量45 t/hm2,适合用于江苏省的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0.
为四川什邡烟区雪茄烟叶的生产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对雪茄烟农艺性状及茄衣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增大氮肥的基肥比例有利于提高烟株的农艺性状,其中部叶长、中部叶宽、株高和叶数等均以氮肥基追比例为8∶2最佳,分别为67.6 cm、42.9 cm和253.2 cm;单叶重、叶长和叶宽均以氮肥基追比例为8∶2最大,分别为6.12 g、48.2 cm和25.5 cm;物理性状,叶面密度和拉力均以氮肥基追比例为5∶5最大,分别为0.072 g/m2和1.35 N;外观质量,氮肥基追比例为5∶5总体较好;化学成分含量,氮肥基追比例为5∶5和4∶6时相对较为适宜;感官评吸质量,不同处理烟叶香型风格均为雪茄风格,氮肥基追比例为6∶4和5∶5烟叶雪茄风格更显著,均为较显+,且质量档次相对较高;氮肥基追比例以5∶5时各指标总分最高,为75.7分,以8∶2最低,为73.3分。内在评吸质量总体上以氮肥基追比例以5∶5最好,6∶4其次,8∶2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