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豆抗旱育种中选择指标和标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并分析了大豆抗旱育种从形态学、生理学到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指标和标记应用状况。表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形态学标记的基础上,产生了一批有效的生理生化标记,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探索与大豆抗旱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工作正在进行中,已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改革开放30年来,锡林郭勒盟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机化在发展锡盟现代农牧业、调整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农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农机化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因此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浅析锡盟农机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工作新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锡盟农机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3.
对晋大52(母本)、晋大57(父本)及其6个有代表性的后代SN-1、SN-2、SN-3、SN-4、SN-5、SN-6花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两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图谱检测和分析,把SOD酶谱分为3个区,A区有3条酶带(Rf=0.27,0.41,0.44),B区有3条酶带(Rf=0.55,0.59,0.62),C区有3条酶带(Rf=0.68,0.74,0.79);POD同工酶电泳显示有13条酶带,其中3、5、11、13号酶带出现频率为100%,1、2、10号酶带频率均在85%以上,8种材料共出现78条酶带,平均每种材料9.8条。后代品种与父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68 6,与母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7 6。  相似文献   
84.
大豆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肥土作用,这主要来源于大豆根瘤菌具有的固氮作用,这一作用既能满足大豆部分氮素营养,还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素含量。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还不能充分满足大豆对氮素的要求,而且大豆还需要氮素以外的其他各种养分。因此,要夺取大豆高产,就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的施肥。  相似文献   
85.
选用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和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微卫星(SSR)标记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探讨了亲本及后代群体间的遗传特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了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杂交后代的筛选、种质创新及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以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选用40对不同的引物进行电泳共筛选出23对位于多条染色体上的差异引物,其多态性比例为55.0%。通过聚类分析所有材料可聚类为以下几类:母本晋大62(CK1)和后代6-13号材料聚为第一大类,父本诱处4号(CK2)和后代25-31号材料聚为第二大类,而1-5、14-20聚为第一小类,21-24、32-35聚为第二小类,这两小类材料与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以秋水仙素(Colchicine)作为诱变因子,对普通二倍体绿豆(Phseolusangularis)进行了化学诱变,后经严格的自交,按同源四倍体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普通二倍体进行了比较,选择后的材料经第二年种植,具多倍体的优良性状,能稳定的遗传下去,可为今后食用豆类种质创新的研究提供新的中间素材,培育具有外源优良基因的豆类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87.
大豆光敏雄性不育株88-428BY-827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长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光敏雄性不育88-428BY的雄性可育株为对照,对其短光照条件下的雄性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在发育各个时期都发生。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的行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异常现象:联会异常、单价体、三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粘连、染色体桥、染色体不均等分离等;单核小孢子阶段小孢子饱满、细胞核内染色体明显且超出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少数小孢子的萌发孔为4个;成熟的花粉粒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甚至形  相似文献   
88.
高稳系数法对大豆新品种(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 ,对2002年山西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试验的12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 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汾豆56、晋大74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大豆新品种,晋遗30、如N - D11具有一定 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滞绿大豆新品种晋大滞绿1号的产量性状表现及品质特征,以该品种及其对照品种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对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单株粒质量和百粒质量等主要产量指标的变异情况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脂肪酸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品质性状各组分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晋大74号相比,晋大滞绿1号百粒质量较低,单荚粒数显著增加,产量相关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晋大74号,增产幅度为3.73%~24.65%;蛋白质含量以及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含量显著增高,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显著降低。除胱氨酸和蛋氨酸外,晋大滞绿1号大多数氨基酸组分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晋大滞绿1号主要产量指标在不同地区表现比较稳定,产量表现较好,多数必需氨基酸组分及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优异的滞绿大豆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