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根据山东半岛地理、气候、农业生产的特点,开展菜用甘薯冬春季育苗技术、种植方式、保护地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研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菜用甘薯保护地大垄双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耕翻整平、覆盖棚膜棚被、增施有机肥、足墒规格起大垄、黑膜覆盖、选用优良品种、双行三角形直栽、减半喷施除草剂、悬挂粘虫板、小水勤浇分次追肥、分期采摘等关键技术措施,示范基地每667m~2茎尖产量2372kg。  相似文献   
53.
中国兰脱毒试管苗快速生根最佳培养条件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用中国兰的茎尖诱导产生的原球茎形成无根幼苗为材料,在White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佳培养条件为:IBA 0.5 mg/L,麸皮5.0 g/L作缓冲基质,在该培养条件下,中国兰的无根幼苗表现为生根快、发根率高、根粗、苗壮、均匀。  相似文献   
54.
作者研究了河南省自新单1号以来不同时期的9个玉米杂交种的株型性状。结果表明:各株型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良,其中尤其增加玉米杂交种耐密性的叶向值和增强玉米杂交种抗倒伏能力以及耐肥、耐水能力的穗位高等性状的改良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5.
甘薯作为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一直为人民所喜爱,其深加工产品更是能出口创汇.我市的乳山华美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是大型的甘薯深加工企业,威海金海食品有限公司,荣成海都食品有限公司,均能大量深加工甘薯.为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于2002年从各地引进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6.
水稻是博白县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大量需求,对农业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为了实现该县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摸清本县各地力情况下的水稻肥料利用率参数尤为重要。同时,通过试验,不断地完善本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参数,以期为博白县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水稻肥料利用率并不高,施用的水稻配方肥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才能达到水稻充分吸收利用的目的,从而达到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量~([1])。  相似文献   
57.
<正>小麦是威海市的第一大主栽作物,年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优质小麦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80hm~2示范田,经测产,每667m~2平均产620.8kg。本文从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等7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威海市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8.
马铃薯—鲜食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鲜食糯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有效的提高当地的光、热能和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的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发展两高农业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威糯王1号是威海市农业科学技术中心1999年用外引系1211-3作母本,自选系DN01为父本育成的新一代超高产鲜食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60.
玉米遗传增益的穗粒性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种植、室内测定的方法和微机技术,研究了河南省三十年育成(引入)和推广的九个代表性玉米杂交种的穗粒性状.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是玉米单株籽粒产量增加的主要性状基础,百粒重对产量改良贡献较小,而穗长对产量增加几乎没有直接作用,它主要通过行粒数对产量起间接作用.本文还对河南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方向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