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不同芦笋品种苗期对茎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其农艺性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具有抗茎枯病、品质优的芦笋品种,采用苗期抗病性测定法对9个芦笋品种进行抗茎枯病测定,并对芦笋苗期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苗期抗茎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王朝F1、京绿芦1号和SD 09-6较抗茎枯病。通过对9个芦笋品种苗期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新王朝F1、达宝利F1、绿塔、UC157F2的发芽率较高,在85.33%以上;新王朝F1、京绿芦1号、TC、SD 09-6和UC157F2的农艺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62.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谱较宽。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S15被鉴定为链霉菌属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相似文献   
63.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4.
8种杀虫剂防治甘薯小象甲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8种杀虫剂防治甘薯小象甲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处理的防效最佳,为92.85%,极显著优于其他杀虫剂;40%辛硫磷EC和5%百树菊酯EC等药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效达到65%以上.上述3种杀虫剂均能有效减少甘薯产量损失.建议在防治甘薯小象甲时可轮换使用以上3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65.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2019年从福建省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和南平市采集具有大豆炭疽病症状的大豆豆荚,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豆荚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株炭疽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属于3种类型,从3种类型的病原菌中分别选取3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这9株代表菌株分别与Colletotrichum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其占比分别为10.53%、50.00%、39.47%。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但不同的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表明平头炭疽菌是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C.plurivorum为引起我国大豆炭疽病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66.
2004~2005年对福建省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苗期人工接菌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1996年以前分离的稻瘟病菌株群体抗性水平高于2003和2004年分离的稻瘟病菌株。不同水稻产区采集的菌株对水稻新品种致病性有差异,以福建省的宁德、三明、龙岩三个地区的菌株致病性较强,水稻新品种室内苗瘟和田间穗颈瘟的鉴定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分析,认为宜香优673、D优15和冈优148三个水稻新品种抗病性较好,可考虑在生产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峙培养、耐性测定,筛选出拮抗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优良木霉菌(Trichoderma spp.)T05-049菌株.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在5、10、35℃,pH 4、9、10,多菌灵含量为0.01、0.1、1 mg/L的范围内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68.
为了明确抗感枯萎病香蕉品种在组织培养性状和耐毒素能力上的差异,本研究对不同抗感病香蕉品种进行了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性状的观察及其生根苗耐毒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阶段,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丛生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为7.10个和5.90个,而抗病品种粉杂1号、柴蕉、海南贡蕉和抗枯5号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仅1.10个、2.10个、4.00个和3.50个;在芽苗分化阶段,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的苗分化率分别为73.03%和70.06%,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抗病品种;在生根苗生长阶段,粉杂1号和柴蕉的生根苗根长较长,平均分别可达10.99和11.01 mm,显著长于其他2个感病品种。说明感病品种的芽增殖能力和苗分化能力较强,但在长势上,抗病品种表现为芽体粗大,分化苗和生根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此外,生根苗的耐毒素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的病情指数较高,分别为81.90和94.28,而其余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38~29.05之间,说明抗病品种的生根苗耐毒素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