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以2010-2012年光明米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崇明跃进基地‘武运粳23号’百亩丰产方和大丰海丰基地‘武育粳3号’千亩丰产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人工撒直播、机条播、机插秧和机条播、旱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分析了水稻产量结构、投入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最终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产出绩效方面,跃进基地机条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21.33%,海丰基地旱直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14.62%,生产方式更为简便的机直播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2.
以扬麦11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晚播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穗粒数的降低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3.
不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品种淮稻5号为对象,设置4个密度处理,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主栽品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合理密插可以更好地协调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达到一种最佳组合状态,最终产量较高。苏北滨海盐碱地条件下,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为33万穴/hm2。  相似文献   
34.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的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赤霉酸鉴定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和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495的矮秆性状受位于4BS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且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在供试的1 589个SSR引物中,有2个基因组SSR引物(Gwm 113196、Wmc 511191)和1个EST-SSR引物(Dupw 23210)在优选小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谱带.利用BC1回交群体和F2群体进行连锁标记分析,Gwm 113196、Wmc 511191和Dupw 23210与山农495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9、5.2、21.6 cM和4.1、5.0、19.8 cM.  相似文献   
35.
不同种植方式下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亚洁  周彧然  杜斌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8,34(6):1005-1013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 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LN, 100 kg hm-2)、中氮(NN, 200 kg hm-2)和高氮(HN, 300 kg hm-2) 3种N素水平, 比较研究了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种HN处理下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种HN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较NN有所下降; 但水种HN处理下陆稻的产量较NN增加; 随施N量增加, 水、陆稻在两种种植方式下穗数均增加, 每穗粒数表现不一, 结实率均下降, 但陆稻降幅小于水稻, 陆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而水稻则显著下降。与水种相比, 旱种条件下陆稻的千粒重无显著变化, 而水稻千粒重则显著下降, 水、陆稻旱种的结实率均有所提高, 但陆稻的提高幅度大于水稻。与水稻相比, 陆稻不定根数少, 吸N能力低, 分蘖能力弱, 成穗数少、穗型小, 产量较低。拔节至抽穗期不定根数的增幅大, 叶片含N率下降慢, 花后叶片含N率和剑叶叶绿素(SPAD)值下降快。陆稻光合生产力对水分胁迫的负响应小, 对增施N素正响应大。表明陆稻和水稻对种植方式和N素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对陆稻和水稻的产量增产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铁 (Ⅱ )与5 -Br -PAN -S的显色条件。在 pH3.5~11的缓冲液中 ,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和740nm波长处 ,740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90×104L/(mol·cm)。铁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干扰离子富集铁 ,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索利用茎秆直径微变化诊断玉米水分亏缺状况的最优指标,采用桶栽的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拔节期夏玉米茎秆直径微变化中的日最大收缩量(MDS)、日增长量(DI)和当日恢复时间(RT)3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相对含水率之间相关关系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的MDS和DI受水分亏缺影响差异较为明显,RT对土壤相对含水率的响应较为一致;(2)玉米日最大收缩量MDS和日增长量DI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土壤相对含水率θ的相关系数较小;(3)恢复时间RT与土壤相对含水率θ的相关系数最高,且受水分亏缺处理的影响较小,可以作为诊断玉米水分亏缺状况的较好指标。综上可知,与MDS和DI相比,RT更适合诊断夏玉米水分亏缺状况。  相似文献   
38.
末端酶(terminase)是dsDNA病毒包装过程中的必要功能蛋白,其大亚基单位在包装过程中往往行使全酶的作用,一般具有ATP酶活性和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噬菌体SMP是猪链球菌2型的烈性噬菌体,本研究以SMP基因组为模板,扩增SMP末端酶大亚基单位基因(TlsSMP),构建pEASY-E1-Tls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对TlsSMP融合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末端酶大亚基单位在大肠杆菌中呈可溶性表达,具有ATP酶生物学活性,在pH7、23℃和Mg2+存在的条件下,其活性最强,其他金属离子如Ca2+、Mn2+和Co2+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噬菌体的包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利用272份全球籼稻微核心种质的重测序SNP基因型,对海南三亚、广东深圳、浙江杭州和湖北荆州4个地点收集到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采用TASSEL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解析籼稻垩白的遗传基础和挖掘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异等位基因。结果表明,依据SNP数据,可将籼稻微核心种质分成3个亚群。4个地点分别检测到42个和44个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关联的位点,位于全部12条染色体上。2个性状分别有21个和19个位点在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被检测到,这些位点中有12个位点同时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11个位点附近都有已克隆的水稻品质相关基因。其中,第5染色体3.3~5.3 Mb区间在4个地点都被检测到与垩白粒率显著关联,以杭州点对垩白粒率的贡献最大,优异等位基因载体品种为IRGC121689;第12染色体的17.5~18.0 Mb区间在三亚和杭州都被检测到与垩白度显著关联,以三亚点的垩白度贡献最大,优异等位基因载体品种为IRGC122285。这些位点和品种资源可作水稻外观品质分子改良的重要基因和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40.
以海丰农场稻麦两熟的单季稻为对象,以该地区有代表性的中熟中粳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质、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70 9),最高产处理对应的适宜施氮量为270 kg/hm2,可作为该区相应地力条件下水稻制定高产适宜施氮量的主要依据。施用氮肥的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有所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38 3);土壤全氮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94 4);土壤碱解氮增加比例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96 4)。为该类型地区土壤培肥氮素的施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