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长白山苔原带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对践踏干扰具有极强的敏感性.以长白山西坡核心景区的苔原带为对象,采取野外样方调查法和实验室分析法,探讨苔原带游径的植物群落、土壤、游径侵蚀等对践踏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苔原带游径植物个体数量和种类随践踏干扰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其减少程度要大于草原、森林等植被;践踏干扰造成群落多样性减少,均匀度下降,而物种优势度则不同于其他群落,规律性不明显.中重度践踏干扰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剧烈变化,密度变大,孔隙度变小,紧实度增强.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降低,而有效磷、有效钾和pH值升高,且重度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大.践踏加重了土壤的侵蚀,使游径变宽变深.  相似文献   
32.
以长春市基准气象站1951~2007年来的年、月平均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长春市近57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气温明显上升,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存在突变,气候从一个相对较湿冷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干暖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SPOT5卫星遥感数据在林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林区缺乏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像几何精校正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科学可靠且适宜于大面积应用的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和航空正射图像采集地面控制点(GCPs),结合林区1:50000DEM数据和SPOT5物理模型对图像进行2维平面校正和3维正射校正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航空图像采集GCPs进行平面和正射校正的精度都高于地形图采集GCPs的平面和正射校正精度;从地形图采集GCPs正射校正精度高于平面校正精度。从航空图像采集GCPs正射校正精度低于平面校正精度。由于精度高、获取方便且价格可以接受,航空图像采集GCPs进行SPOT5图像几何精校正是当前大面积应用中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吉林西部干旱寒冷地区桑树虫害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可使红蜘蛛虫口减退率大大提高,均高于对照,以2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76.32%以上;使用苦烟乳油防治野蚕和桑毛虫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1 800倍液处理最佳,虫口减退率达85.85%以上。  相似文献   
35.
柽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荒漠、河滩、盐碱地较好的生长,在我国分布较为广阔。传统盐碱地治理中,存在经济成本较大、管理维护要求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盐碱地的治理效果。柽柳对于盐碱地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同时能以其观赏性、药用性等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用与价值。故在盐碱地区大力发展柽柳造林技术,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银新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新杨萌发芽为外置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为附加6-BA0.1 mg·L-1的改良MS培养基;继代与增殖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为附加6-BA0.1mg·L-1+IAA0.5 mg·L-1的培养基,增殖倍率为12~18倍;生根培养阶段,以1/2MS+NAA0.01 mg·L-1组合效果最...  相似文献   
37.
饲料桑引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饲料桑在吉林省西部干、寒地区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先后引进了抗寒性相对较好的几个饲料桑品种连同本地桑树品种向海一号在白城林科院试验林场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辽鲁11"和"向海一号"桑具有抗寒性强、产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可以作为白城市饲料桑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8.
2004年,对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防护林青杨天牛的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受害率为14.490%。2005~2008年,选择5个空间距离相互不小于50 km的样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受害率由14.490%降至0.008%。  相似文献   
39.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寒潮发生时空规律,包括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的空间分布、趋势分析、M-K检验和More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较大,低海拔和平原区较小"的特征;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空间差异较大,从多到少依次是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三种类型寒潮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在70年代后都呈现减弱的趋势,并在80年代中期达到0.05的显著水平;三种类型寒潮都呈现一个短周期特征,但特强寒潮中周期特征不明显;三种类型寒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高海拔地区减弱趋势较大,但只有少数站点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0.
近52 a长白山苔原带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白山苔原带天池站1959-2010年6-9月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气候变化分析。采用距平值、小波分析、Mann 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温度、降水周期性变化与突变点的检验;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气候变化指数,反映其气候变化情况。结果显示:52 a来,长白山苔原带生长季经历了暖湿-冷干-暖湿-冷干-冷湿-冷干-暖干几个主要阶段,温度变化周期为5~10 a,降水变化周期为5 a和20 a.。温度变化的突变年份发生在1998年,降水变化较之温度变化复杂,其存在多个突变年份;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大都表现为显著的升高,其中温度的变化最为明显,风速、日照时数的变化甚微;霜冻日数与冰点日数均显著减少,极端温度大多出现在21世纪;伴随着>0.1 mm降雨日数的显著减小,长白山苔原带降水强度不断增加;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生长季≥0 ℃积温、≥3 ℃积温和≥5 ℃积温在52 a间呈显著增加趋势,积温的增加将会对生长季的延长及植物生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