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通过对21份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玉米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采用R型聚类,组间连接Pearson相关计算10个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个性状可以划分4类,Ⅰ类为穗粒数、行粒数、出籽率;Ⅱ类为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穗行数;穗粗为Ⅲ类;Ⅳ类为突尖长、穗长、百粒重。通过典型筛选,可以用穗粒数、单株粒重、穗粗、突尖长4个产量指标代替原来的10个产量性状对品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2.
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救荒野豌豆 DUS 测试指南(TG/32/7)为主要参考,按照《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要求,制定了救荒野豌豆(Viaca sativa L.)DUS 测试指南,该指南收集并测试了 32 份救荒野豌豆材料,最终确定 28 个测试性状,在 UPOV 指南基础上调整了一致性判定标准,增加了 5 个性状,调整了 2 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并对部分观测部位和时期进行了调整。筛选了 10 个标准品种,80% 以上的标准品种涵盖了至少 3 个表达状态。救荒野豌豆DUS 测试指南的研制对促进中国救荒野豌豆新品种保护,鼓励品种创新及加强品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采用基本苗(X1)、种肥N(X2)、种肥P2O5(X3)、种肥K2O(X4)、一次追N(X5)、最高茎数(X6)、二次追N(X7)、根外肥时间(X8)、根外尿素(X9)、根外磷酸二氢钾(X10)10个因素,分前后两段两个5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中X6既作为前段试验的结果,又为后段试验的处理因素.通过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得到了9个因素和产量、粗蛋白含量的组合数学模型.经计算机优化分析,最终提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蛋白质含量>14.5%的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方案基本苗446.0~447.4万株/hm2,种肥N 30.8~30.9 kg/hm2,第一次追N125.8~126.3 kg/hm2,第二次追N 62.8~63.0 kg/hm2,根外肥为6月22日喷施,喷施尿素4611~4632 g/hm2,喷施KH2PO44591~4612 g/hm2.  相似文献   
24.
植物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简称为DUS测试,作为《种子法》规定的描述品种身份信息和基本属性界定的重要手段,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最终裁定。DUS照片作为DUS测试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试结论的有力佐证,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品种全生长期各性状表达状态。随着我国DUS测试工作有序推进,自主测试正在逐步开放,DUS摄影方法及技术成为育种行业自主测试的难点,测试照片的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品种保护进度。对于DUS摄影技术的探讨,不仅能促进专业测试机构以及自主测试企业DUS测试规范化运行,更为种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所以,从DUS摄影技术出发,介绍了DUS测试摄影的基本要求,DUS测试摄影的主要方法及技术,包括相机及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构图方法、相机参数的选择调整、后期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5.
临夏州旱地马铃薯双垄沟覆膜栽培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瑞霞 《甘肃农业》2006,(8):230-231
在临夏州干旱山区进行马铃薯双垄沟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双垄沟覆膜栽培比垄作栽培可增加土壤耕层含水量,其0(?)20cm处增加20.94%,20(?)40cm处增加1.14%;产量可达42900kg/hm~2,较垄作栽培增产5340kg/hm~2,增产达14%,增产增收显著,应在干旱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试验对当前生产上使用的27个有壳籽用葫芦品种、9个无壳籽用葫芦品种,分别进行了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指标的比较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座果数多、百粒重重和单瓜产籽量高的有壳籽用葫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叶柄长度较长、单瓜产籽数多和单瓜产籽重量高的无壳籽用葫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这些性状指标可以作为当地引种和培育品种的初选标准。在当地表现产量高的品种:有壳葫芦品种包括晶莹218、诚牌1007和科来8号;无壳葫芦品种包括阿郎碧玉、金平果909、多籽无壳-6。  相似文献   
27.
摘要:针对河套地区塑料大棚土地利用率低、冻害频发、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问题,选择同一地点结构相同、保温措施各不相同的3栋塑料大棚(大棚D1采用底围裙膜、屋脊状顶膜、地膜覆盖;D2采用底围裙膜、屋脊状顶膜、小拱棚膜、地膜覆盖;D3采用底围裙膜、小拱棚膜、地膜覆盖)作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大棚内气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套地区使用D2套膜方式的塑料大棚保温性能最优,D1次之,推荐选择这2种套膜方式作为大棚保温措施,可实现棚内作物一年两茬两熟、降低冻害发生率;D3做为现大棚保温主流模式,其保温性能显著低于D1和D2,建议改进。  相似文献   
28.
影响小麦籽粒角质率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籽粒角质率是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外观指标,籽粒角质率的变化受环境影响极大。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质地、灌溉次数、不同肥料与用量、播种密度以及收获期与小麦角质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选择壤土、适当减少灌水次数特别是避免浇麦黄水、增加N肥施用量、密度控制在600万/hm^2左右、选择在完熟期收获,均有利于提高小麦角质率。  相似文献   
29.
采集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巴彦淖尔)分中心2017年接收的132份向日葵DUS测试材料的测试数据,对其中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它们的分布特点,对每一个性状的分级方法进行了讨论,以为向日葵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葫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从全国收集来的141份葫芦进行聚类分析,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为日后葫芦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的葫芦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较广、性状差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背景。尤其是对葫芦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籽粒数、籽粒重、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很高;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与果型存在的明显相关关系,选择单果重、果型大、果型匀称的材料比较容易选出好的组合;聚类分析表明141份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2时材料还可以被分为7类,说明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材料间差异比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在品种选育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资源的全部性状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7.08%,各主成分包含的性状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不同主成分包含性状类型的差异较大,同性状在5个主成分具有明显不同的载荷值,可以将性状明显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