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表现收获指数的选择,获得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粒茎比和产量的增益.表观收获指数在大豆育种中(尤其是高光效育种)可作为衡量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豆协作网会议于1988年9月6日—9日在瑞士洛桑(Lausanne)召开。参加会议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名代表。FAO总主任首次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吉林省农科院参加会议(吉林省农科院因故未出席会议)。会议宗旨是总结1985—1988年欧洲大豆协作网工作,制定1988—1992年科研规化及选举协作网新协调机构。 会议分学术交流(大会学术报告和墙报两部分)和参观Changins-Nyon联邦农业研究所两部分。大会交流15篇学术论文(其中科学交流7篇,各国大豆生产和研究报  相似文献   
13.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2,11(4):299-307
用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不同的12个亲本配制11个组合,对其后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F_1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优势程度因组合而异。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在F_2代均呈广泛分离,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现象,其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F_2、F_3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与中亲值相关显著。F_2代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平均为46.19%和37.47%。可将表观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入高产育种、高光效育种和株型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育光钝感品种来扩大品种种植区域.按着杜维广(1997)年选育广适应性种质程序和方法的设想,通过改进选育光钝感、具有良好综合农艺性状新种质NPSL-1和NPSL-2佐证了该设想的可靠性,并依据本试验结果提出大豆光周期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根瘤菌接种和施氮胁迫下,应用综合等级指数对田间种植的东北40个大豆品种(系)固氮能力进行了评价。高N(80kg)/ha)抑制大豆结瘤固氮;低N(40kg/ha)接种产量最高。评价了对氮反应为耐氮和氮敏感的大豆种质和对接种反应亲合力高、低的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16.
田间自然条件下,利用15N稀释标记技术评价19价大豆种质的固氮能力。结果表明,固氮量和固氮比率的变幅分别为N67~140kg/hm2和35%~60%。筛选出3份固氮量超过N130kg/hm2和固氮率大于55%的高固氮种质材料。15N标记可真实地反映出品种的实际固氮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豆超高产潜力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豆公顷4875kg产量潜力的探讨,分析了大豆高产理论和公顷产量4875kg株型特征。指出个体、群体和环境构成了影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同时,通过小面积(1m^2)公顷产量4875kg的获得,了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光合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均匀--主茎型(黑农41)和均匀--并重型(黑农40)均可获得超高产,说明高产株型是多模式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系)的与C_4—途径有关的PEP羧化酶,NAD(P)—苹果酸酶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结果表明,上述三种酶活性在大豆品种(系)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尤以高光效品种(系)的C_4—途径关键性酶类的活性明显地高于低光效的品种,说明在C_3—植物中存在着活跃的CO_2β—羧化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大豆有性杂交后代叶片光合作用遗传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研究了大豆不同类型亲本有性杂交后代叶片光合作用的遗传控制,以及叶片光合作用与某些植物学特征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其主要结果如下:1、F_1表观光合速率(APR)表观明显差异,低光合作用在不同组合中存在不同程度显、隐现象。2、F_2 APE分散度很广,基本呈连续单峰曲线,APR遗传为数量遗传。3、F_2 APR广义遗传力为43—61%,故在F_2对APR选择是困难的。4、APR和比叶重、叶面积氮素、净光合生产率及结荚期叶绿素含量有密切正相关,可将其做为高光效育种选择APR的简易指标;试验还指出能够有意识通过选择提高APR;同时要把表观经济系数纳入高光效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