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82.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长春是东北中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长春地区的表现,研究其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长春地区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14 d(93.88~137.75)、蛋白质含量41.09%(36.68%~45.85%)、油脂含量21.94%(19.00%~23.94%)、蛋脂总量63.09%(59.49%~66.24%)、百粒重20.53 g(9.47~28.20 g)、株高约83.82 cm(45.8~146.8 cm)、主茎16.7节(10.3~25.3)、分枝2个(0.1~10.1)、倒伏2级左右(1.4~4.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MG I,生育天数在120 d左右。MG000、MG00生育天数集中在98~104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株高、节数均比MG0/MG I低约20~28 cm、3~4节。MGⅡ/MGIII在长春不能稳定成熟,其株高、主茎节数比MG0/MG I高约25~35 cm、2~3节。至于籽粒性状(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不同熟期组间绝对值差异不大,而各熟期组内均含有表现突出的资源。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长春表现,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遗传率高但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加大选育强度;蛋脂总量的改良应建立在蛋白质、油脂改良的基础上;本群体在倒伏性状上潜力有限,应通过引进新的种质来进行改良。4)长春当地的82个地方/育成品种(共88个,其中6个育成品种未查到系谱资料)共有99个祖先亲本,这些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当地,其次为黑龙江省和国外;其中衍生品种最多的前2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约63%,衍生品种最多的前5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数及贡献率分别为金元(58,6.35%)、铁荚四粒黄(50,8.16%)、十胜长叶(49,6.61%)、嘟噜豆(44,4.02%)、四粒黄(P340)(41,6.36%);虽然当地育成品种平均含有9.3个祖先亲本,但当地品种的遗传基础仍较为狭窄,需通过其它地区资源扩展当地种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3.
84.
高光效大豆品种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高产大豆品种黑农 37为对照 ,观察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 4 0、黑农 4 1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发现 :(1)在饱和光强、适宜温度条件下 ,高光效大豆品种和高产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暗呼吸存在明显差异。高光效品种的光合速率 (Pn)大于高产品种 ,高产品种的暗呼吸 (DR)强于高光效品种 ;(2 )高光效品种和高产品种的光补偿点差异不大 ,光合速率接近零时 (光补偿点 )的光子通量密度 (PFD)均在 36 0 μmol·m-2 ·s-1左右 ;(3)在PFD >190 0的饱和光强下 ,高光效品种和高产品种均出现光抑制现象 ,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 ;(4)高光效品种比高产品种光抑制作用弱 ,高光效品种出现光抑制的临界温度高于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85.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及优良组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对大豆品系哈96-4251,哈96-4261形态及生理特征分析,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增产潜力和较高的单叶光合速率,同时二者的干物质分配,糖代谢和光合生理参数表现出相同或相似值或趋势。因此,我们推断哈96-4251,哈96-4261为近等位基因系。它们是我们目前实现“九五”超高产目标最佳的构筑理想波浪冠层群体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87.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7,16(3):252-258
采用不同光照反应类型的大豆品种进行杂交,对其F2代进行光照诱导,研究短光照对大豆杂交F2代谢体变异的影响,并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光钝感大豆新种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在F2代进行短光照处理后,其群体的变异明显不同,双亲均为不敏感的组合C1,基Ve-R1的天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亲本之一为光照敏感材料的组合C2和C3却表现出差异很大;选育出哈91-7116,哈92  相似文献   
88.
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探索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途径为切入点,在分析作物高光效育种历程阶段的基础上,从大豆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高光效育种理论、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高光效品种选育5个方面讨论了大豆高光效育种.旨在为通过高光效育种途径来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大豆高光效育种的进程.提出了启动C3作物自身C4途径,并将多项高光效功能整合,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可能是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新的突破点,从而确定了大豆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大豆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是高光效品种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与常规品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并且它们之问存在密切的连锁相关.大豆高光效育种理论是依据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作物生理学原理构成的.建立在作物生态类型基础上的高光效育种生理遗传基础和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是大豆高光效育种理论基础.依据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和理论,通过高光效育种实践建立了大豆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育成了高光敛品种黑农39、黑农40和黑农41.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十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最,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牛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90.
大豆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杜维广  张桂茹 《大豆科学》1999,18(2):154-159
本文是大豆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研究的回顾,旨在促进大豆高光效育种的进展,研究指出,目前在大豆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研究中有三种研究结果,;正相关、不呈相关关系和呈负相关关系。分析了影响了大豆光合速率与产量呈负相关主要因素。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导致在特定条件下;光合速率与产量呈不相关和负相关的假象。进一步阐明产量主要依赖于光合速率,但领事的程度受体内的生理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致命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变得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