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我省天水、陇东地区自1985年条锈病大流行之后,于1989年又局部流行,及至1990、1991年,连续两年中度或大流行.尽管由于成功地进行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而获得了小麦丰收,但却付出了愈千万元防治费的昂贵代价。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综合利用不同抗性的品种,是抗病保产的主要途径。目前由于山前麦、洛夫林及其后代小麦品种(系)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洛类”菌系迅速发展,以致寄  相似文献   
22.
秦王川历史上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之一,含永登、皋兰2县,耕地面积约5.73万hm2.该区地势平坦,海拔1 850~2 300 m;土层厚0.6~1.0 m,土壤主要为灰钙土、栗钙土和黄绵土;年降水量285 mm,蒸发量1 888 mm,年均气温5.9℃,年日照时数2 659 h,≥0℃的积温2893℃,光热条件适于日光温室生产,但秦王川灌区土壤平均含盐量0.21%~0.24%,pH值8.0~8.5,制约了日光温室发展.  相似文献   
23.
在洋葱霜霉病发病初期田间喷7种杀菌剂的试验结果表明:70%瑞毒铝铜、65%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4.8%、94.2%、92.9,保产效果分别的44.8%,44.8%和48.4%。  相似文献   
24.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 ? 60和30 ? 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 ? 60 ? 0 (Ⅰ)、40 ? 45 ? 15 (Ⅱ)、40 ? 30 ? 30 (Ⅲ)、40 ? 15 ? 45 (Ⅳ)、40 ? 0 ? 60 (Ⅴ)、30 ? 70 ? 0 (Ⅵ)、30 ? 55 ? 15 (Ⅶ)、30 ? 40 ? 30 (Ⅷ)、30 ? 25 ? 45 (Ⅸ)、30 ? 10 ? 60 (Ⅹ)和30 ? 0 ? 70 (Ⅺ)] ,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 < 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 ? 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当精粗比为30 ? 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 (P < 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 (P < 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 (P < 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 ? 40 ? 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25.
26.
霜霉病是严重危害藜麦的世界性病害。为了明确甘肃藜麦霜霉病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及致病力分化情况,对藜麦霜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叶盘法在室内人工接菌测定致病力。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甘肃不同生态区藜麦霜霉病发生普遍严重,局部地区呈爆发态势;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临夏二阴气候区最高,分别为83.70%和80.44,白银干旱区最低,分别为19.26%和16.67。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甘肃藜麦霜霉病病原菌被确定为Peronospora variabilis,不同菌株孢子囊和卵孢子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临夏二阴气候区的菌株GSKL,最弱的是来自天祝高寒区的菌株GSTZ,病情指数分别为90.00和44.6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甘肃不同生态区霜霉病菌株之间存在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本研究为甘肃藜麦霜霉病的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11种除草剂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11种除草剂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采用随机区组法开展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甲·乙·莠悬浮剂5625 mL/hm2、48%乙·莠可湿性粉剂3.75 kg/hm2和42%异丙草·莠悬浮剂4 125 mL/hm2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 d和45d的株防效分别为92.9%、91.3%、92.3%和89.0%、88.0%、88.3%,45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9.1%、88.2%、88.6%,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P<0.05).同时,3种药剂处理玉米出苗整齐、生长良好、安全无药害发生,且分别比对照增产24.19%、22.04%、20.43%.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盐胁迫对藜麦种质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以40份来自不同省份的耐盐性藜麦种质为材料,设置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 NaCl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轴长、胚根长和鲜重,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耐盐性较强的材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盐浓度升高,40份藜麦种质发芽率、发芽势、胚轴长、胚根长和鲜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鲜重与发芽势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40份藜麦种质进行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后,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即强耐盐、中度耐盐和敏盐材料,筛选出强耐盐材料4份,分别为‘JSS L-2’、‘HJL34-1’、‘HJL-33-2’和‘白藜’;敏盐材料4份,分别为‘HZL-1-3’、‘HZLM 5-3’、‘HZLM11-2’和‘MLL-3’。本研究结果可为藜麦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群,对4个采样区洋葱基盘腐烂病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镰孢菌、茄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其中尖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均可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其中尖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4.4%和65.3,极显著高于(P<0.01)其他2种菌。为筛选化学防治有效的杀菌剂,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在室内测定了多菌灵、百菌清、恶霉福和施菌克4种药剂对以上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00 μg/L的施菌克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无公害蔬菜基地栽培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秦王川高新技术园区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依次为Cr>Pb>As>Cd>Hg.肥料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应选择羊粪、牛粪等肥料进行无公害生产;种植的作物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可选择红叶小檗等作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栽培环境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