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海南龙血树的顶芽和侧芽作为外植体,把其接种于MS+BA1mg/L+NAA0.1mgg/L+PVP100 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0-50d可诱导其腋芽萌发,再把萌发后所形成的新芽切割下来接种于MS+BA 2mg/L+KT 0.5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5-30d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5-30d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BA3mg厂L+GA,1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使其壮苗后再接种于MS+NAA0.5~1.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周可诱导小芽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海南龙血树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原种苗假植、假植苗田间移栽及田间扩繁的方法、季节等多地多点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苗露天假植成活率稍低于温室大棚假植,但其田间移栽的成活率、恢复生长等较具优势;采用蔗渣作为保湿基质的露天假植原种苗成活率达98.5%;田间扩繁时,海南蔗区按"一年两采法"繁育,广西、云南等蔗区按"一年半两采法"繁育,其田间繁育倍数可达400倍。本研究建立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体系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4.
地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农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强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是政府行为.应在政府统筹下,发挥科研部门,推广部门的作用,共同做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5.
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36.
海南蔗区甘蔗黄叶病与花叶病发生情况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甘蔗生长季节,对海南甘蔗产区8个县(市)24个乡镇进行甘蔗病毒病的调查和检测,初步明确海南蔗区甘蔗病毒病种类主要有2种,即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和由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引起的甘蔗花叶病。其中甘蔗黄叶病最为普遍,检出率达到75%,可能是影响海南蔗区甘蔗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高粱花叶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次之。同时针对甘蔗病毒病提出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对指导海南蔗区乃至全国甘蔗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蔗种茎作为对照,观察这2期甘蔗生长过程的黑穗病发病情况,以及对甘蔗有效茎、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种植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黑穗病发病差异显著;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宜冬春早种,利用冬春季节阴冷潮湿的天气,延迟黑穗病菌的萌发,减少对有效茎的侵害,进而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甘蔗转基因研究涉及的基因和转基因方法均较多,文章着重从转入BT、GNA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提高甘蔗抗虫性;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解毒基因提高甘蔗抗病性;转入bar和pat基因来抗以Basra和Buster为主要有效成份的除草剂;转入海藻糖合酶基因以提高甘蔗植株的抗旱性等几方面的转基因研究概述了甘蔗转基因抗性研究进展.转入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反向cDNA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基因以抑制甘蔗植株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期望以此来提高甘蔗植株中蔗糖含量和改良蔗糖色泽的转基因研究,转入PFP-β基因以期增加甘蔗植株中蔗糖积累的转基因研究;转入编码不同蛋白的基因以期应用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等的转基因研究等几个方面概述了甘蔗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甘蔗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蔡文伟  张树珍  杨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18-8121,8123
对龙血树属植物黄酮类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金钱树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钱树[Zamioculcaszamiifolia(Loddiges)Engler]的幼嫩小叶为外植体,采用幼叶→愈伤组织→丛生芽→完整植株的途径进行繁殖。结果表明:叶片在MS BA2mg/L 2,4-D1.0mg/L PVP0.5mg/L 活性炭0.5mg/L 蔗糖30g/L培养基上暗培养30d,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 BA4mg/L KT0.5mg/L 蔗糖30g/L培养基上光照培养25d,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0~25d可增殖3~5倍);丛生芽接种于MS BA3mg/L NAA0.2mg/L 蔗糖30g/L培养基上壮苗培养4周后,再转入1/2MS BA2mg/L NAA0.5mg/L 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30d,可诱导形成完整的根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