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香蕉细菌软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应用最小抑制浓度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硫酸链霉素、青霉素钾和中生菌素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2、3.12、6.25 μg/mL;而王铜(氧氯化铜)和噻菌铜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弱,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00、400 μg/mL。离体叶片法测定结果表明,王铜、噻菌铜和硫酸链霉素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成分为400 μg/mL时,防治效果可达97.67%、96.34%和95.12%。在盆栽试验中,先接种病菌再淋施药物,30%王铜悬浮剂600倍液和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 d,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9.37%和80.15%;先施药再接种病原菌药后12 d,30%王铜悬浮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为87.01%和89.23%。【结论】王铜和噻菌铜可作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2.
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1-1994年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和分布情况的研究表明,ZB是广东的优势种群,ZC群次之;优势小种主要是B13,B5,B1和C13。但不同稻作区之间发生动态有差异,优势种群ZB群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出现频率逐渐上升,优势小种的致病性也是随着纬度上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43.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44.
对籼稻品种特籼占13经返回式卫星搭载空间诱变的21个高代(SP10)突变品系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以及稻瘟病抗性表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参试的各突变品系大部分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也有负向变异;不同突变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差异很大,同一突变品系对不同致病菌株的抗性表现差异也较大,表明空间诱变对稻瘟病抗性变异作用明显但较为复杂.从参试突变品系中可选出在株高、熟期、产量、外观品质和抗性等性状同时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种和新种质.  相似文献   
45.
采用浸泡消毒法、喷雾消毒法和熏蒸消毒法进行防控TMV、CMV的测试,采用抗原破坏性检测法来评价8种制剂的防控效果;采用枯斑测定法,进一步开发出对TMV、CMV的防控效果好的制剂.结果 发现消毒剂GDCLO2 (500 mg/L)对TMV、CMV的抗原破坏效果均为100%;复合酚(消毒灵) (2%)消毒液对CMV的抗原破...  相似文献   
46.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遗传机理,以一个空间诱变抗稻瘟病突变体T2为研究对象,采取抗谱测定,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等方法,结果发现:2013年晚造T2抗谱达到90.6%,高于部分广东主栽品种;遗传分析表明,其对GD0193的抗性由1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iTH;并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SSR标记T5与InDel标记K10之间约1.63cM的遗传区域内。目前,该位点包含Pik抗病基因簇,因抗性差异,PiTH可能为该位点一新基因。  相似文献   
47.
对经抗性初筛的34个中二软占空间诱变4代(SP4)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变品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变幅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结实率,有效穗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Z34外,其余33个诱变品系的抗谱比原种均有明显拓宽,且田间均抗穗瘟,说明低世代进行抗性初筛是有效的。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和抗瘟性分析,可从这些诱变品系中选择既抗病又具备较好农艺性状的优良材料,实现抗病种质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在前期对空间诱变品系进行稻瘟病表型鉴定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抗性变异高代品系(6代以上)进行稻瘟病抗性变异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经遗传分析,发现突变品系YX03和QH06对菌株01—18a的抗病性分别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而突变品系YX04和QH05分别受两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将QH06的抗病突变基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与微卫星标记RM547连锁,遗传距离为8.5cM。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以产生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49.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1, 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 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 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 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 zeae的促旋酶B 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 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 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 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 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 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 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0.
1997~200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76、19个 ,四抗品种有K89-B5 ,五丰占 2号 ,中组 74 ,中组 75 ,中组 84和中鉴 96-3共 6个 ;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部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 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 (材料 )有巨丰占 ,CR99,92-34,94-308,辽 947,吉 98-2806和龙粳 8号 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 (材料 )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虫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