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连作重茬导致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因此,应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该技术是依托国家“948”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砧木品种,经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的成果,现已形成完善的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嫁接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2.
H6756是德州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最新研究成功的小麦新品种,是集抗盐、高产、优质、抗逆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3.
高产夏玉米密度及氮磷肥用量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 ,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 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建立了夏玉米 6 6 6 7m2 产量高于 6 0 0kg ,净产值超过 2 5 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 ,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顺序为 :密度 >磷肥 >氮肥  相似文献   
34.
以德07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季棉生长中期多雨寡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年相比,2013年短季棉生育中期降水偏多,光照较少,严重影响了短季棉的产量,但对其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
通过在山东德州对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和棉花单作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了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相比,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株高、果枝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同当地常规植棉(棉花单作)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当,又净增加了种植一季辣椒的收益。表明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在黄河流域棉区是可行的,并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6.
不同播期对短季棉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的综合生产潜力,于 2014-2015年进行了大田播期试验。试验设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德0720的生育进程先加快后减慢,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整个生育期株高和茎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强度随播期推迟而升高。产量及构成因素均随播种期的推后呈下降趋势。考虑到与前茬(大蒜、油菜、黑麦草等)衔接,德0720的最适播期是5月27日左右。  相似文献   
37.
主要介绍德棉15号的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8.
为了进一步了解2009年品系预备试验中表现突出的短季棉材料的早熟性、丰产性、适应性、抗虫性及其利用价值,从而选择出适合山东德州地区种植的短季棉新品种,以备推荐参加省级以上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9.
山东省转基因棉花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研究和利用,对山东省审定的37个棉花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枝节位(2.16),其次是麦克隆值、果枝数和单铃质量;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铃数(9.12%),其次分别是皮棉产量、株高和单铃质量,最小的为霜前衣分。12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9%,第1和第2主成分反映产量因子,第3主成分反映生育期、籽指和麦克隆值,第4主成分反映断裂比强度和单株铃数,第5主成分反映纤维长度和株高,第6主成分反映株型。聚类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性状的遗传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不适合同时做双亲使用。  相似文献   
40.
2016年以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态特点,在这些地区开展了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和德棉15号的小麦、大蒜和小黑麦(饲)三种茬后直播短季棉的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籽棉产量3742.35~4051.5 kg/hm2成效,并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该三植棉区特点的麦、蒜、饲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