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4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像茶一样,中医中药也是我国古代的宝贵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药的古代文献,称为"本草".从第一本中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发展至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继以清朝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可以视作本草的主流. 为什么古代中药书籍定名为本草呢?据《蜀本草》(五代韩保昇著):"诸药中草类最众也."意思就是中药的种类与来源虽多,但究以"草"(泛指植物类)为根本.民间论中药材有"草药"之称,也是这个思路.即以《神农本草经》而论,植物药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70%;而在现代的一些中药著作中,所占的比重甚至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茶德印存     
林乾良 《茶叶》2013,(1):50-5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散馥全球。四大发明,固早已载人史册。他如中国饮食、语言文字、金石书画、中医针灸以及瓷器、武功、围棋、麻将等,莫不肇始于华夏,影响及于寰宇。其中,尤以茶文化为特出,其流传之广、内涵之博、利民之深、赞誉之隆,实属罕与伦比。  相似文献   
13.
茶寿印存     
林乾良 《茶叶》2013,39(2):112-113
所谓“米寿”与“茶寿”之数目,虽源出民间之“拆字”法,却也与事理相合,故能传于久远。从“米”字论,自上而下可分三部分,约为“八十八”三字。“茶”字的中下部分,约与“米”字相当。上部分的草头,无论是繁体(作++)或简件(作艹)字,都是20的意思。88加20故为108。  相似文献   
14.
林乾良 《茶叶》2012,(3):178-180
正中国从新石器时期就产生了陶印模。如从河南舞阳新石器前期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模算起,中国之印已经有了八千年左右之历史。其间,经理了商周古玺、秦印、汉印、魏晋六朝印、隋唐印、宋印(唐宋印渐变及九叠文)、辽金西夏印、元印(多画押,故称元押)、明清民国印等历史时期,各有体制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茶寿     
<正>关于人类的寿命,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年",其数应该是多少呢?有两个文献曾有明确规定。《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书中曾多次提出"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00岁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极广,以至数百年来,民间常说:"您老百年之后……。"这"百年之后",意即享尽天年而故之委婉的提法。另一数字是120岁,见于《尚书》:"以百二十岁为寿"。  相似文献   
18.
(4)清头目:共12家,附4方。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5条。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仅有《本草求真》;其余均与头痛有关。例如:“合芎(艹穷)、葱白煎饮,止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此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恐未当。称“治头痛”者,有《茶谱》(毛氏);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璧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经》,称“愈头风”  相似文献   
19.
茶史片甲     
茶是我国远古时期已发现和利用的一种植物。在世界其他地区还不知道茶之为何物时,茶在我国则从朱门到柴户,便早已成为比屋之饮。我们的祖先不仅在世界上最先发现了茶的效用,也最早发明了茶叶的加工制造和把茶树驯化培育为一种重要的栽培作物。我国悠久的茶叶历史,一方面为人类创立了全部的古代茶叶科学技术,同时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为丰富的茶叶历史资料。本文根据有关史料,讨论了茶叶的历史记载,如有不当之处,请加指正。  相似文献   
20.
林乾良 《茶叶》2005,31(4):209-209
有幸读到陈珲所撰鸿文--<杭州出土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及茶与茶釜>[1],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