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4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林乾良 《茶叶》2000,26(2):105-106
  相似文献   
33.
34.
从荼论茶     
我国是茶的祖国.世界上各国的茶文化,莫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我国有密切关系.由于历史湮远,有关茶文化的起源等诸多问题,如今在学术界尚未能彻底搞谤楚.即如茶的名字,亦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本文拟综史藉、茶书及文字、音韵之资料,从茶论茶。有不当之处,请海内专家指正是幸。  相似文献   
35.
林乾良 《茶叶》2012,38(2):112-113
正笺笺数片茶,茗烟蒸腾,香味四溢,举世共嗜之。何况,饮茶有益健康长寿,并可防治数十种疾病,茶真为济世利民之宝物也。茶学中之名言,以"和敬清寂"四字最简却又流传最广。"和敬清寂"由我国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提出,经其高足刘元甫长老之撰述宏扬,遂流传于国  相似文献   
36.
林乾良 《茶叶》2012,38(1):52-53
正余业医,中西兼通。有专著三十多种,颇受海内外同道推爱。业余,又与印学和茶学结下深缘。余生于寿山石之乡福建福州,戚串、邻里中多有从其业者。以故,余髫龄即解弄石、治印,七十余年于兹,老而弥笃。今为浙江、中国两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龙渊印社及美国金石社名誉社长。因在中医专业研究中,从医史、本草、食疗、中药、临床五方面均涉及于茶,大感惊奇。三十年来,复痴迷于茶  相似文献   
37.
一、概述肥胖病又称单纯性肥胖,是人体脂肪代谢失常,脂肪积累过多,体形臃肿的病理状况。患者每感不能耐受较重的体力劳动,容易疲劳,呼吸短促,或有头晕、头痛、心悸、腹胀等症状。肥胖病容易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因而严重地妨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不能等闲视之。对于肥胖病的防治方法称为减肥,在国外尤为重视。肥胖病源是脂肪积聚的结果,减肥自然与降低血脂关系密切,故可与下文《茶可降脂》互参。茶叶的减肥功效,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去腻(《东坡杂记》)。"解油浓"(《老老恒言》)、"去人脂"(《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本草拾遗》)。在《秋灯丛语》中,还有一则与云南有关的小故事:"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头,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医者见之,问其仆,日:每餐如是,已十有余年矣。医者曰: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俟其归,尾之北上,将以为奇货,久之无恙。后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茶数杯。医爽然曰:此毒惟松萝可解,帐然而返。"  相似文献   
38.
茶在本草中     
中医、中药之名,显然是因为近代西医、西药传入我国之后,为了区分才有。古代的中药著作,名之为"本草"。五代韩保升《蜀本草》称:"诸药中,草类最众也"。一般也认为中药总是以"草根树皮"为主,而且古代以草泛称植物类,而以虫泛称动物类。中医有"医食同源"之说。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觅食,故俗称"民以食为天"。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难免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和矿物。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此即神农尝百草之意),古人遂有"食"(食了可饱)与"毒"(食了会痛、吐、泻、痉等)的概念。后来又发现,有些"毒"可以减轻某些病症。例如:可以致泻之毒正好用治便秘不通,可致昏迷之药正好用治狂躁、抽痉者。于是,才又有了"药"与"治(疗)"的概念。从上所述可知:先有食,后  相似文献   
39.
咏茶宝塔诗     
正~~  相似文献   
40.
正中国是扬名世界的文明古国。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他如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育稻、中医、功夫、京昆戏剧、青铜器、铜镜、书法、水墨画、篆刻等,无不创始于中国,影响及于全世界。当你捧着个瓷杯饮茶时,就有上述的两项了。而且,这两大文化通过几千年不同道路的传播,在世界各地演化为新的风尚。例如,日本以礼仪为主,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