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甘蔗6个亲本选配8个正反交组合的F_1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亲本品种作母本或作父本对后代7个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的相对效应.结果表明母性效应对后代多数性状的表达起了重要作用.高产品种Co419作母本的后代,产量性状普遍优于其作父本的后代.高糖品种CP65-357、CP70-1133和CP72-1312作母本的组合,后代分离出高糖个体的频率明显高于作父本的组合.以综合性状好的粤农73-204作母本。后代出现的综合性状好的单株也较多.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甘蔗高产高糖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  相似文献   
52.
以3×3NCⅡ设计的9个组合的实生苗世代(SⅠ),实生苗宿根世代(SⅡSC)和入选的单系新植(SⅡPC)为材料,研究了SⅠ与SⅡPC、SⅠ与SⅡSC世代间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重演力。结果表明重演力在性状间、家系间有较大的差异;SⅠ与SⅡSC间的重演力要比SⅠ与SⅡPC间的重演力高;茎径的重演力最高而且稳定,在世代间可高度预测,可在SⅠ世代严加选择。其次株高的重演性也较强。有效茎数在SⅠ与SⅡPC间重演性差,建议推迟到无性世代选择;在实生苗与其宿根世代,有效茎是一个高重演力的性状,说明宿根世代的有效茎数受实生苗世代的强烈影响,锤度的重演力中等偏低,在SⅠ世代表达不充分,建议适当放宽选择标准,以免优良基因型的遗失。ROC10×桂73-167、CP65-357×Ya73-512在SⅠ与SⅡPC间性状的重演性好,CP72-1210×桂73-167、ROC10×桂73-167、CP65-357×Ya84-153在SⅠ与SⅡSC间重演力强,家系在SⅠ与SⅡPC、SⅠ与SⅡSC的重演力好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3.
采用0.5%、1.0%和1.5%(W/W)盐水累积浸渍处理甘蔗13个双亲杂交组合的实生苗,根据受害程度和一级苗(心叶正常、部分老叶枯死)移栽盆钵后的生长情况,评价亲本组合的抗盐性。结果表明,组合间实生苗不仅受害程度差异明显,而且移栽后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现CP72—1312×崖82—96,CP70—1133×崖82—96和CP65—357×川57—416的后代实生苗受害指数小,移栽后生长较快;而新台糖1号×崖84—125,CP72—1210×崖71—370和C0419×CP72—1312的后代群体受害重,移栽后生长受阻.试验证明,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处理实生苗,可作为耐盐育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4.
我国甘蔗主要杂交亲本黄叶病病原鉴定及田间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黄叶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发生与蔓延的有效措施.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织印迹杂交免疫测定(TBIA)和抗原直接包被酶联免疫吸附(DAC-ELISA)方法对我国43份甘蔗主要杂交亲本黄叶病病原(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进行鉴定,并调查SCYLV田间自然侵染条件下甘蔗黄叶病发病率.已明确36份亲本材料感染或未感染SCYLV,其中32份鉴定结果为阳性,品种(系)感病率达88.9%.甘蔗植株田间自然发病率可分为无发病、发病率低、中等和高4个等级,方差分析表明,各等级间的植株发病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从美国引进的多数CP和HoCP系列亲本发病率较高,而多数崖城和新台糖系列亲本材料的发病率较低,可作为甘蔗抗黄叶病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55.
系统地分析了福州市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10年内福州市食品安全科技发展主要任务、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实现该目标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56.
甘蔗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研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甘蔗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在甘蔗染色体行为、分子遗传图谱、分子标记和甘蔗属复合体的系统分类及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甘蔗高生物量性状表现的重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3不完全双列杂交的甘蔗高生物量的15个组合的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大田栽培试验,分析了15个组合8个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重演力,结果表明:Co1001、Ya90-33和CP72-1210是较为理想的甘蔗高生物量育种的亲本。选15×Ya73-226、选15×Ya89-26、选15×Ya90-33、Co419×Ya90-33、CP72-1210×Ya90-33是较好的甘蔗高生物量组合,在今后的甘蔗高生物量育种计划中应广泛地加以利用。重演力和预测力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茎径、单茎重、小区产量、锤度、锤重、地上部鲜重的重演力较高,在早期世代应严加选择。而小区有效茎数的重演力较低,应放宽选择标准,以防漏选。  相似文献   
58.
以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5个组合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10个甘蔗亲本的锤度及4个产量性状的gca和sea。结果表明,衡量蔗糖分的锤度遗传是亲本的加性效应,而衡量生长势的丛重遗传则取决于父本的加性基因效应。NCo 310作母本能将高糖特性传递给后代,崖64-389作父本有良好的糖分配合力,大茎野生种F_2杂种无性系崖73-226作父本,性状的配合力普遍良好。从高糖育种角度看,Co 419×崖64-389和NCo310×崖73-226的F_1群体表现最理想。本文还就野生血缘在甘蔗高糖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提出引进和利用大茎野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Eberhart 和 Russell 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探讨经多年筛选表现较好的8个甘蔗新品种在福建蔗区4个生态环境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农85-1601、仙糖81-745和福蔗87-10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稳产品种,可以考虑进一步示范推广;福农83-0706、福农85-6601和福农83-36需进行进一步的多点区试以决定其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60.
检测了不同抗病类型甘蔗品种受黑穗病菌(UstilagoscitamineaSyd.)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4—香豆酸辅醇A连接酶(CoAligase)活性以及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受病菌侵染后各品种的PAL、TAL、CoAligase比活性均有一个明显的消长过程,但高抗品种NCo376、“ROC”10酶活性上升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大于高感品种F134、FN83—0706;同时,与高感品种相比.高抗品种绿原酸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时间早,累积量也明显增加.因此,我们认为甘蔗黑穗病菌诱导PAL、TAL、CoAligase活性提高,增强了合成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抗病次生物质的苯丙烷类代谢,这可能是甘蔗对黑穗病侵染后抗性(Post-infectionalresistance)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