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1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籼型三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镇恢084是经常规杂交和低世代测恢并结合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的籼型三系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恢复力和配合力好、恢复谱广、品质优、抗病性强、制种产量高等优点,用该恢复系配制出的杂交组合已成系列。  相似文献   
52.
镇稻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一个品质较好的晚粳品系91-5242(盐粳2号/秀水04)作母本与多抗品系R904-14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3.
高产杂交籼稻Ⅱ优129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光能利用率差异的角度探讨了高产杂交籼稻Ⅱ优129和对照汕优63的光合碳同化特性。结果表明:a)Ⅱ优129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汕优63,但其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生育期无显著差异,说明光合效率及光合功能期是导致两组合光能利用率差异的主要原因;b)Ⅱ优129剑叶的CO2日同化量、叶源量及单茎CO2同化量均极显著高于汕优63,说明前者的碳同化能力较后者强;c) 提高一个耐光抑制等级即可减少约3%的CO2日同化量的损失,提高品种的耐光抑制等级可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d)用光合速率高值指数作为衡量叶片一生中光合机构高效运行状态的一个生理指标,有助于揭示光合功能衰退对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提高光合速率高值指数是提高光合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
镇稻15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2011年3月通过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熟期适中。栽培中应注意适期播种、适时移栽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等。  相似文献   
55.
镇稻15号(苏审稻201116)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9 d左右,株高106 cm左右,有效穗294万个/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22.3粒,结实率91.0%,千粒重27.0g,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米标准,中抗穗颈瘟,抗条纹叶枯病,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56.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主要食味性状分析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结构。50对SSR引物中有41对存在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在86个品种间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6个,平均2.7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异范围为0.02~0.84,平均为0.4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2~0.68之间,平均为0.37;遗传聚类分析可将86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正季长日照情况下,品种间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在遗传聚类的I、II、III类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食味分值则反之;而在短日照条件下,第II、第III大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较正季显著升高,食味值显著下降,而第I类型品种降幅不大;总体而言,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一般且遗传背景相近,拓宽遗传基础是培育环境钝感型优质食味粳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镇稻21号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一个产量高、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3个组合共37份F5代以上稳定材料的食味测定值和食味品尝结果等的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探讨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若干策略问题。提出在育种工作中要注重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加大育种材料的选择和抗性鉴定力度,借助食味仪筛选,结合食味品尝,提高育种效率,从而选育出集丰、优、抗于一体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9.
江苏省水稻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苏省在水稻抗病、抗虫、耐热(高温)和抗(耐)除草剂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就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今后在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的同时,要重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育种等现代先进育种技术,实现多种抗虫、抗病、抗逆性状的聚合.  相似文献   
60.
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84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镇恢084与Ⅱ-32A组配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 84,具有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 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