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江苏全省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其暴发原因: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高;耕作栽培制度有利于发病;水稻品种不抗病等。通过调查试验明确了:利用锐劲特等药剂进行稻种处理;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选用抗耐病品种等措施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2.
项目管理理论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目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到80年代逐渐形成独自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技术,经过约30年的发展,其更为成熟。本文回顾了项目管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并对于项目管理的实践进行思考,探索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湿度对水稻干尖线虫垂直迁移的影响以及线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繁殖和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线虫迁移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线虫迁移率越高。温室接种实验表明水稻拔节期线虫主要分布在接种点周围及水稻上部,且虫量递减明显,20 d后线虫虫量仅为接种5 d时的50%。孕穗期线虫主要分布在水稻的幼穗中,并且大量繁殖,20 d后线虫虫量为接种5 d时虫量的3倍。  相似文献   
54.
松材线虫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树萎蔫病主要在日本、中国、韩国、葡萄牙以及北美地区报道发生,给世界林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5.
南京黑松上发生的萎蔫线虫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2年夏秋间,南京中山陵有40多株树龄为30—60年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生了萎蔫病。据南京陵园管理处孙永春同志反映,先是病树针叶陆续变色失水,而后整株死亡。从松针变色至整株死亡约30天左右,枯死树大多出现在9—10月上、中旬。秋末以后,也有一些黑松和个别火炬松(P. taeda)及黄松(P. thunbergii×P. ma-  相似文献   
56.
线虫的防治 农业措施 防治线虫要特别注意采用一种或多种防治措施,以防止线虫群体数量增长到或超过危害水准。防治战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包括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病原线虫的传播途径、每公顷寄主作物的生产价值以及可用于特定地域的栽培(防治)措施。 作物轮作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广泛应用于大田防治线虫的措施。仅仅根据作物产量效果而未考虑线虫问题的轮栽,常常将增产归诸于无意中防  相似文献   
57.
淡紫拟青霉与放线菌代谢物复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淡紫拟青霉和放线菌的拮抗特性及其复配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采用杯碟法和平板对峙法测定了淡紫拟青霉菌株PL1和PL2与放线菌菌株LH117和LH121的拮抗性,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4个菌株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效价法测定结果显示,LH121的发酵上清液对PL2的菌丝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4.5%.室内生物测定表明,按等体积比例配成的淡紫拟青霉孢子液和放线菌发酵上清液组合的4种复配菌剂处理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二龄幼虫杀死率分别可达到66.6%和78.0%,明显高于各单菌株处理;温室盆钵试验结果表明,PL1孢子液和LH117发酵上清液的复配菌剂对番茄的根结形成和根结线虫卵块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68.7%和58.4%.上述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与放线菌的复配菌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比单菌株的防治效果显著,复配菌剂的防治效果与生防菌株间的相瓦拮抗性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马铃薯腐烂线虫不同群体同工酶表型与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的10个马铃薯腐烂线虫群体进行同工酶表型研究,同时在2个中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苏薯9号、宁薯9-9)上测定马铃薯腐烂线虫群体致病力、繁殖力、雌雄比(性比)、甘薯薯块鲜重损失量.结果表明:①10个群体苹果酸脱氢酶(MDH)酶谱分为2个酶型, 酶型Ⅰ的相对迁移率(Rf值)约为0.21、0.26;酶型Ⅱ的Rf值约为0.21、0.26、0.31,而酯酶染色不成形;②在P=0.05水平上,各群体间的致病力、繁殖力、性比差异显著,其中致病力最高的群体来自河北廊坊DeHB,对苏薯9号的致病力为75%;③在苏薯9号和宁薯9-9上,各线虫群体致病力与线虫繁殖力呈正相关;④偏相关分析显示,在苏薯9号上不同线虫群体繁殖力与性比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13,而在宁薯9-9上不同群体繁殖力与性比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1,说明寄主品种的改变对线虫群体性别分化影响显著;⑤在抗甘薯茎线虫病和保鲜力方面,宁薯9-9分别比苏薯9号高33.48%和19.86%.  相似文献   
59.
采用11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最早发病的5个省和日本疫区的松材线虫共10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拟从分子水平探讨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蔓延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中国松材线虫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为0.066~0.262;除了安徽明光的居群自成一支外,其他居群均与南京居群聚成一支,其中安徽皖南和浙江岱山居群与南京中山陵居群遗传距离最近,为0.066;安徽明光居群与南京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62.表明发生在安徽皖南和浙江岱山等地的松材线虫病可能是由最早发病的南京地区扩散的;而发生在毗邻南京的安徽明光的松材线虫病不是由南京地区扩散的.该结果揭示,松木制品的调运等人为远距离传播是松材线虫在我国蔓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0.
腐烂茎线虫不同地理种群ITS区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我国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不同地理种群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之间的碱基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通过网络软件Clustalw1.83对腐烂茎线虫的核糖体ITS区核酸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腐烂茎线虫的8个种群中,DEll、DEly、DEAY987007三个种群(I组)内部之间的碱基差异在1%以内,其它的5个种群(II组)之间的差异为0~1%,而I组与II组种群之间的差异达到了15%(根据ITS1+5.8s+ITS2序列)或20%(根据ITS1+ITS2序列)。这说明我国腐烂茎线虫很可能是1个复合种。根据ITS区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图同样显示,我国腐烂茎线虫的7个地理种群明显分为2个分支A和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