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6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福红3号系福建农业大学1982年以非洲裂叶与722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和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于1990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1~1992年通过了福建省红麻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6.12%;1991~1994年福红3号在全国多年多点对比试验鉴定,分别比青皮3号增产20.6%,比粤743增产15.6%.其表现丰产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并且纤维品质及抗病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组合T优551高产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杂交水稻新品种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遗传育种研究室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针对龙特甫A育性不稳定性这一特性,采用遗传改良技术育成的三系不育系T55A与晚R-1进行杂交,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重点介绍了T优551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组合的制种技术,为加速T优551 育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优质水稻新品种亚花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花1号系采用建阳TG002(籼)与皖恢1号(粳)杂交,取F1幼穗花药培养经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早季130d左右,晚季115d左右,分蘖力较强,稻米品质优良,居11个参试品种首位。栽培上应注意适时稀播,合理密植,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以圆果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179”茎部韧皮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cCesA1 5¢端500 bp序列外的全部cDNA。其序列长度为2529 bp,编码627氨基酸残基,经Blast基因比对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确定是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cCesA1在植株不同部位表达量具组织差异性,依次为茎部韧皮>根>叶>顶芽>麻骨。利用CcCesA1基因部分cDNA序列和3¢UTR区,构建黄麻CcCesA1基因反义载体,用测序验证的阳性质粒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Southern结果表明,外源基因以单拷贝方式整合进入基因组,转基因拟南芥生长严重受阻,植株变得矮小且茎部易弯曲倒伏,角果数量变少,长度变短,纤维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克隆的黄麻CcCesA1基因除了参与植物其他生理代谢过程外,还参与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5.
GenBank数据库中黄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通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下载黄麻表达序列标签838条,利用SSRPrimer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66对SSR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研究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特点,以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66对SSR引物在黄麻属6个不同类型材料的扩增中,42 (63.6%)对引物至少在2个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AT)n重复基元和(GC-)n丰富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多态性较高,可作为黄麻SSR标记引物设计的首选。黄麻EST-SSR标记开发效率较高,不仅可以丰富黄麻分子标记的数量,而且为剖析黄麻重要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这对于黄麻的遗传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F6)和4个控制小穗育性的主效应QTL(qSF3、qSF5、qSF6和qSF8),其中qPF5与qSF5、qPF6与qSF6均为同一个QTL,为重要的育性QTL。另外,检测到3对花粉育性和4对小穗育性QTL间互作,说明上位性效应对籼粳杂交后代的育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72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山S -2/金山1B∥金山1B配组杂交,通过人工气候箱、早季与高海拔低温等自然生态压力进行育性鉴定,育成不育起点温度低、不育性稳定的两系不育系272S.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长,米质优,配合力好,于2010年8月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评审.  相似文献   
18.
红麻抗炭疽病鉴定的影响因素及抗源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不同省份红麻病区采样分离获得16个炭疽病菌株,选有代表性的5个菌株,经产孢量和致病力测定显示,m-XS1菌株产孢量最多,对红麻侵染力最强,以伤口侵入为主,并能侵染老叶.进一步用m-XS1菌株,在温室里采用针伤茎叶+涂抹孢子和健株喷雾孢子悬液,对不同品种进行接种试验,结果看出,室内高湿下参试品种喷雾接种能充分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又一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三系杂交稻野败不育细胞质潜在的不良影响,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而且简化了繁育程序,降低了杂交种子的生产成本,受到普遍关注.金两优33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籼稻光敏两系不育系Hs-3与其自育的恢复系JXR-33配制而成的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5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4年在莆田涵江区中稻试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人工气候箱和自然光温条件鉴定结果表明,Hs-1的育性具有明显的光敏特性,临界光长较短(12.5-12.0h)、临界温度较低(<23.1℃).根据形态分类结果,Hs-1归属籼型(6分).Hs-1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强,播始天数88-109d;经济性状、异交特性和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