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早稻机插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机械插秧比常规育秧人工手插增产4.0%-10.9%,其主要原因为机插秧比常规手插秧密度高、落田苗数足、有效穗多;而且早中熟品种应用机插秧的增产效果比迟熟品种更好。早稻机插秧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早播,乐清市以3月下旬前播种较好,由于机插秧大田生育期相对较长,每667m^2大田纯氮用量应保证在11.0kg以上,施肥方法在施足基肥(氮肥占大田总用肥量的50%-60%)的前提下,重视穗肥的施用,分蘖肥与促花肥以5:3的比例较好。  相似文献   
52.
不同水稻品种花期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96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开花期进行水分处理10d,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与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每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结实率和千粒重有着不同程 度的下降。根据水分胁迫指数将供试品种分为耐旱型(WSI<0.0599)、中间型(0.06000.2600)3类。筛选出9个耐旱型品种,其中粳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 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5个。籼稻品种的酎旱性明显优于粳稻品种,来源于同一母本冈46A的冈优527、冈优188和 冈优725在本试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53.
土壤透水状况对水稻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N素利用。土壤透水量10mm/d有利于水稻早期根系生长,提高根总量和深层根比例,开花期白根比高,N肥吸收利用率达77.05%,远高于常规淹水无渗漏对照,对水稻产量也有促进作用。土壤透水量超过20mm/d时不利于产量提高及后期水稻根系和植株地上部的生长。适当土壤透水能提高籽粒千粒重,但渗漏率超过20mm/d则千粒重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不同水分处理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节水条件下,K优817长期无水层处理不仅会造成植株株高下降,而且会影响叶片的生长,干湿处理的分蘖高峰期发生早,田面温度提高,株高整齐度好;齐穗后断水时间会影响水稻产量尤其是结实率,T1、T2和T3的单株丛产量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产量减少48.8%、46.1%和21.0%。结实率分别比对照减少38.8%、37.3%和15.2%。断水时间越早,对结实率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55.
水稻高产群体的构建就是根据品种生育特性,运用综合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水稻茎蘖,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使蘖、穗、粒等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创造出超高产的产量水平.超级稻要实现12t/hm2的产量,必须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如协优9308组合要求每hm2移栽19~20万丛多蘖壮秧,每丛平均5个左右茎蘖,落田苗100万左右,通过肥水管理有效实现早发促蘖,12叶期前最高苗数达300万/hm2,适时搁田,有效穗达225万/hm2,成穗率85%,早管强蘖大穗,每穗总粒数20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56.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秧龄、密度、施氮量等三因素三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建立高产的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措施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秧龄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农艺优化措施是:15d秧龄移栽,密度为每公顷栽150000丛、施氮量为每公顷在30000kg绿肥作基肥的基础上,加化肥纯氮150kg。  相似文献   
57.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3个不同穗部性状类型的组合广超1号、特优明86和65396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成熟期含量低的品种,结实率高,反之,结实率低。每个颖花平均从茎鞘获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高的品种,千粒重高。反之,千粒重低。  相似文献   
58.
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19.5,13.5和7.5穴/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稀植促进分蘖发生,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13.5和7.5穴/m2比19.5穴/m2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迟7和14 d;随种植密度下降,中后期发生的分蘖在茎蘖数中的比例提高,相应成穗率也提高;早期分蘖所成的穗与后期分蘖所成穗的每穗粒数差异较大,结实率差异较小,两者的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差异引起;随种植密度下降,分蘖力较弱的组合产量显著下降,而分蘖力较强的组合产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9.
将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稻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在浙江省新昌县种植超级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示范田上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实施计算机生成的决策方案使超级稻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0.
无纺布与塑膜覆盖下早稻秧田温湿光因子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物对早稻秧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早稻秧苗素质的关系,选用3个早稻品种,连续3年分别在无纺布和塑膜覆盖下育秧,实测并记录田间光温湿等气象资料,测定早稻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通透性,覆盖后温度变化平缓,与塑膜覆盖下的相比,最高温低21.9℃,不会出现高温烧苗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塑膜下的平均低11.7%,最高的低25.7%;光照度日变化为大气>覆膜>无纺布,晴天时塑膜和无纺布覆盖下的光照占大气光照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0%和63%;无纺布覆盖较塑膜覆盖的成苗率高,根系干重增加16.7%~38.8%,地上部分干重提高10.2%~21.1%,还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研究明确了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相对技术优势,并围绕采用无纺布覆盖的优势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