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21篇
  20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玉米杂交种正红2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在选育自交系K236的同时,用自交系48-2作测验种进行早代测定,仅用5年时间育成了玉米新杂交种正红2号。该组合是四川省“十五”期间育成的第一个比新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以上的玉米突破性杂交种,并具有穗大粒多.综合品质优.抗病、抗倒、耐粗放种植,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为西南丘陵山区玉米提供了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52.
以5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PEG-6000溶液对苗期进行干旱胁迫,考察株高、根冠比等9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综合抗旱值D,根据D值对他们的耐旱性进行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186、K123等7个自交系与郑58聚为一类,属于抗旱自交系;K121、K182等25个自交系与昌7-2聚为一类,为中等抗旱自交系;K101、G2490等20个自交系聚为一类,为干旱敏感型自交系。  相似文献   
53.
以不育系K932S和K169S、保持系K169和恢复系K932R为供试材料,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挖掘玉米CMS-C败育相关基因(ORFs)。结果表明,不育胞质K932S、K169S和K932R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739 676、739 723、739 765 bp,正常胞质K169为569 617 bp。注释到蛋白编码基因33个,tRNA基因15~16个和rRNA基因3~4个。大于100 bp重复序列在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基因组中分别为19、10个,小于100 bp重复序列差异不大。同源片段在3个不育胞质基因组中排列顺序一致,共线性达99%以上。正常胞质中3个片段反转,排列顺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相似度为95%。4个基因组中发现ORFs基因145~151个,其中,K169S与K169间差异基因(ORFs)高达13个,与K932S或K932R间差异仅1个,K169S特有ORFs基因8个。筛选出orf429(atp6-c)、orf104-s、orf410、orf349和orf246共5个ORFs,可能与CMS-C败育相关。  相似文献   
54.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3种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下 ,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下降 ,正在生长中的新叶比已停止生长的老叶下降幅度更大 ;在短期水分胁迫下 ,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略有升高 ,随着胁迫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急剧下降。抗旱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水分胁迫下下降的幅度较抗旱性强的品种大  相似文献   
55.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了产量≥12000kg/hm2的优化栽培模式。讨论了正红211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56.
采用2因素5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正红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正红6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但各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建立了3种生态条件下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了各生态条件下的高产密肥优化方案.寡日照地区适宜的密度和氮肥水平相对较低,土层瘠薄的三台土适宜的氮肥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7.
远缘背景下玉米主要性状的QTL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大刍草基因,创造玉米新种质,并对相关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明确其QTL数目、位置和基因效应。以玉米自交系K169×1147构建的202个F2:3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具有132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覆盖整个基因组1 979.6 cM,平均图距15.0 cM。利用完美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4个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中的68个QTLs。其中,控制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的有14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1~7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71%~12.98%;影响雄穗性状的有11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3~8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61%~14.87%;影响穗长等经济性状的有43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1~7个,每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7%~20.09%。  相似文献   
58.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59.
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 845~73 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 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I 4.67~5.27,成熟期LAI 1.46~1.87,吐丝后LAD 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 6.88~8.50 g.m-2.d-1,吐丝后CGR 21.92~25.13 g.m-2.d-1,吐丝期干物重13 954.72~15 167.22 kg/hm2,成熟期干物重24 503.4~24 925.59 kg/hm2。  相似文献   
60.
用14份玉米自交系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49个F1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粒宽和容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千粒重和比重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粒长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同一物理性状在不同自交系间其GCA效应有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5003的粒长GCA效应最高,533粒宽和比重GCA效应均为最高,千粒重和客重GCA效应最高者分别为425和4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