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研究不同海岛棉新品系对脱叶剂欣噻利及其施药频次的响应,分析其脱叶率、吐絮率、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2019年以海岛棉品系ZX25、ZX61、ZX85、ZX102、ZX113为对象,经脱叶试验筛选出早熟、絮畅、朵大、对欣噻利敏感的品系ZX102 和ZX113,于2020年开展脱叶剂频次试验。研究表明:ZX102 和ZX113 对脱叶剂敏感,早熟、吐絮集中,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施药频次试验中,一次性足量喷施脱叶剂处理较2次轻量喷施脱叶剂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达到机械采收要求的时间提前约3~6 d,且均高于清水对照;喷施脱叶剂后上部棉铃的马克隆值显著降低,对其他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同时,上部棉铃的铃重显著降低,籽指下降,但对衣分和籽棉产量无显著影响,并且一次性足量喷施脱叶剂对纤维品质、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2次轻量喷施。2次喷施欣噻利(900 mL·hm-2+900 mL·hm-2)后的脱叶率、吐絮率理想,对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不利影响较小,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确保原棉质量。  相似文献   
22.
研究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Cu、Zn、Cr、Cd、Pb、Ni、As和Hg的平均含量为27.87,79.19,69.01,0.383,21.98,33.42,13.76,0.025 mg/kg。除Cd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小于国家二级标准值;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均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且实验区含量最高,核心区含量最小;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Cd为中等-较强生态危害,其余重金属单项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潜在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Ni>Cu>Pb>Cr>Zn;保护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中等生态危害,呈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的规律。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距离人类活动较近区域含量高,较远区域含量低。  相似文献   
23.
水稻颖花与籽粒发育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文献资料与田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过程的水稻颖花原基分化与退化数、结实粒数以及灌浆动态预测的机理模型。模型量化了穗部器官发育与生理发育时间(PDT)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确定了穗部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与开花时间和同化物供应状况的关系,进一步模拟了不同类型品种强势粒与弱势粒不同粒位的灌浆动态。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对颖花动态和籽粒灌浆过程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4.
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类型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氮肥试验对水稻干物质分配指数与发育进程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构建了以分配指数预测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均为生理发育时间的函数,同时还受到基因型、播期及N营养水平的调节。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的效应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定量。采用水  相似文献   
25.
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动态模式及品种、播期和施氮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幼穗各类原基数的增长动态,幼穗发育可分为一次枝梗分化期、二次枝梗与颖花同步分化期、颖花退化期3个阶段,可用Logistic方程和线性方程分别描述原基分化和退化随生长度日的变化动态。早播增加了分化颖花数,以大穗型品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6.
免耕对玉米秸秆分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新伟  刘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188-192
为了探讨深耕和免耕2种模式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于2008年11月在胶州和平村大田进行了网袋法分解模拟试验,同时测定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0~60天,2种耕作模式下的秸秆干物质均急剧下降,深翻和免耕分解率分别为71.72%和84.17%;60天后免耕模式下秸秆分解趋于平缓,而传统模式分解速度快于免耕模式,至120天后分解率分别为23.07%和4.73%,至小麦收获时(240天)深翻和免耕秸秆分解剩余率分别为19.37%和39.45%。两者分解的差异主要是由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水分导致,在试验期间深翻模式下玉米秸秆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明显高于免耕模式。探讨秸秆分解动态有助于科学管理农田和进行肥料运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田产量。  相似文献   
27.
大汶河湿地香蒲和芦苇分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新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464-467
根据对大汶河湿地芦苇和香蒲凋落物分解剩余率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分解动态。结果显示: 1)各处理动态相似,即随着分解的进行,芦苇和香蒲干物质剩余率呈现三个阶段:快速下降-平稳下降-快速下降;2)芦苇分解速度明显小于香蒲,到分解结束时芦苇和香蒲的干物质剩余率分别为 ;3)上层分解速度明显快于下层,到试验结束时,各处理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上层芦苇(FX)42%,下层香蒲(CL)58%,上层香蒲(FX)38.2%,下层香蒲(CX)53.3%。结果对于了解湿地物质循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水稻茎蘖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长量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实际生长条件下茎蘖数增长动态模型。拔节至抽穗期间 ,分蘖的衰亡量决定于分蘖的生理年龄和同化物供应状况。利用有广泛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变异的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茎蘖数增长和衰亡动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追施海藻叶面肥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以2.5、5.0、7.5 g/L浓度的叶面肥对冬小麦进行追肥,并对冬小麦生长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群体数、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运输能力、抗倒伏、抗盐碱及其后续生长能力,其中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能力方面,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极其显著。[结论]中高量喷施海藻叶面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