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2种热带植物乙醇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 mg/mL时,鹰爪和马缨丹粗提物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分别为91.95%和94.32%。可见这两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防效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菌株S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率为60%;菌株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生防菌S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53.
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从该萃取组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松香酸和β-谷甾醇,并测定了其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当两种化合物供试浓度为0.6 mg/mL时抑菌率分别达到了69.21%和61.78%,对胡椒瘟病菌具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4.
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咖啡树的重要害虫,其以幼虫钻蛀为害木质部的特点造成防治十分困难。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羽化的咖啡灭字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前足感器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触角呈线状,共11节,可分为3部分:柄节、梗节和鞭节(9亚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共有5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和锥形感器各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有差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栓锥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为步行足,感器共有3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有5个亚型,雌、雄成虫足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55.
分别介绍了目前在海南省菠萝蜜上发生的6种主要病虫害,炭疽病、花果软腐病、蒂腐病和榕八星天牛、桑粒肩天牛及黄翅绢野螟,以及6种病虫害的症状、病原或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为促进菠萝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6.
海南香草兰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为害香草兰的主要害虫,如香草拟小黄卷蛾、可可盲蝽、蛾类、蛞蝓蜗牛类的为害症状,针对其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7.
在海南省东升农场发现一种新的木菠萝果腐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个菌株B1,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该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引起的木菠萝果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8.
6种杀虫剂对茶角盲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不同杀虫剂防治茶角盲蝽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渗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鱼藤酮均是防治茶角盲蝽的有效药剂,其中以吡虫啉的总体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59.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0.
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合危害症状、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以及分生孢子特征等将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