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橄榄球2号草地早熟禾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类型的生长调节剂(2,4-D,BA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继代、幼苗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0 mg/L Ag NO3抑制了橄榄球2号叶芽生长,促进了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HNP2培养基诱导频率明显高于HNP3培养基,是橄榄球2号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愈伤组织的增殖继代方面激素配比宜采用附加适当浓度的6-BA,TDZ的N19,N21,N22这3个培养基;继代1~2次的愈伤在分化培养基R1上培养分化率可达78.4%,再生频率可达30%~50%,为后期相关抗性基因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22.
通过测定晋南旱塬冬小麦农田的土壤水分,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与表层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受降水和土壤蒸发的交互作用强烈,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120 cm以下各层土壤水分直接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较小,水分运行较慢,土壤水分的变异幅度较小。在研究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Biswas土壤水分估算模式参数的2种情况即d0分别取固定值和任意值时计算的各参数值,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模拟预测,以便为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与动态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来检验分析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为10%左右,且0~50 cm的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为揭示化肥减量、有机肥源替代化肥对黄土高原东部山西旱塬地玉米增容蓄水及增产效应,为旱地玉米增产增效及合理施肥、解决用地养地矛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以金科玉3306为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于2018~2020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5个化肥用量,395.4、600、900、1200、1404.6 kg·hm-2;5个秸秆还田比例,32.95%、50%、75%、100%、117.05%;5个有机肥用量,2385、7500、15000、22500、27615 kg·hm-2;并以单施化肥(1200 kg·hm-2)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随化肥用量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而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蓄水。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增施有机肥和提高秸秆还田量均可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的贮水量,但秸秆还田对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的贮水量大于有机肥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化肥配施有机肥均可使玉米增产,且增产大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可见,有机肥配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贮水,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提出了玉米化肥减量,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最优组合为化肥用量795~1061 kg·hm-2、秸秆还田比例69%~89%(即还田4399~5674 kg·hm-2)、有机肥量11723~18848 kg·hm-2,预期产量为13232 kg·hm-2。该产量较单施化肥对照(11729 kg·hm-2)增产12.8%,使化肥减施139~405 kg·hm-2。  相似文献   
24.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69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单69号是以自选系D993为母本、太早12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300℃左右;2008—2009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25.
南繁在农作物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随着海南旅游国际岛大开发建设,农业用地问题日显严峻。建设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对于加快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培育,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南繁育种基地为例,从玉米育种实践出发,对于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及田间生产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6.
27.
玉米耐密育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不同的育种团队方法各有侧重。结合育种实践深入阐述了玉米耐密育种的具体选育过程,指出了选育中应注意的关键指标。就转型阶段耐密玉米在种质资源多样性保留和密度选择上提出了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28.
酶解条件对几种植物性饲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2种多酶组分、高酶活力的复合酶制剂,在水浴40℃条件下,设置了不同pH缓冲液(pH3.5,4.8和6.0),不同酶解时间(0.5,6,12,24h),酶解大麦、玉米、豆粕3种植物性饲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添加酶制剂的酶解还原糖得率均高于不加酶处理,不同酶制剂和不同饲料间存在较大差异;②酶解反应12h时,3种饲料的还原糖得率均达到最高;③大麦、玉米在缓冲液pH4.8条件下酶解效果最好,而豆粕在pH4.8和6.0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高密度的栽培方式减少了土壤表层水分的散失;耕地覆膜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玉米籽粒灌浆期耗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时期较低;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均有下渗的现象,深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适量高密度种植富友9号玉米,并且配施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组合下玉米生产潜力,进一步缩小区域玉米产量差。试验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对晋中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关键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及其组合进行大田空格加减试验,对不同组合玉米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分析及产量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相比,玉米生育进程提前了3~4天。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相比,玉米植株生长较快,叶面积指数也较大,且不同组合在玉米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成熟时干物质积累的比例不同,优化组合在生育前期较常规组合积累慢,但从玉米抽雄到灌浆期(穗期)积累仍不断增加,而常规组合在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喇叭口—抽雄干物质积累比例达53.16%,之后干物质积累趋于平缓,这说明优化组合干物质积累优势期为中后期,常规组合营养生长期茎秆的干物质积累对生物量的贡献较大,而优化组合在穗期籽粒的形成对生物量的贡献较大。研究还量化了不同栽培因素组合对产量的贡献,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的产量差达2547.18kg/hm2。因此生产上可通过逐步优化栽培组合来提高该区域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