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明确营养物质在木薯抗螨性中的重要作用,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开展了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叶组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4、8 d的抗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C1115叶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可溶性氮(SN)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是为害前的69.69%、69.29%和63.42%,73.16%、73.71%和72.75%,45.97%、46.21%和46.13%(P<0.05);但糖氮比(S/N)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59.15%、159.46%和157.83%(P<0.05),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变化。螨害1、4、8 d的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BRA900叶组织中的FAA含量和WSS含量与为害前无显著差异,SN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48.50%、148.73%和148.77%;S/N显著降低,是为害前的62.61%、61.48%和61.92%;Pro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373.82%、367.33%和362.61%,但为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木薯单宁酸合成关键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在木薯抗螨中的功能与作用,本研究分析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木薯品种不同叶龄组织LAR酶活性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感木薯品种BRA900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分别为螨害前的1.38倍和1.44倍、1.33倍和1.48倍、1.42倍和1.43倍、0.82倍和0.50倍,除了中下部叶片螨害8 d的LAR酶活性显著降低外,其余叶片LAR酶活性在螨害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抗木薯品种C1115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则分别比螨害前显著提高2.13倍和2.41倍、2.02倍和2.09倍、2.02倍和2.04倍、2.01倍和2.03倍(p<0.05)。上述结果为阐明LAR酶活性显著提高与木薯品种抗螨能力的相关性及田间朱砂叶螨主要为害木薯中下部叶片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43.
转录因子Nrf2对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然而当前Nrf2对害虫(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克隆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并分析采用RNAi沉默EsNrf2对六点始叶螨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和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抗氧化酶EsSODEsCAT基因表达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ACE-PCR从六点始叶螨体内克隆得到大小为1719 bp的序列,并经同源分析和功能域注释确证其为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饲喂浓度为50 ng/μL的dsEsNrf2 48 h后对EsNrf2基因的沉默效率达到90.6%,进一步研究发现,与EsNrf2沉默前相比,EsNrf2沉默后六点始叶螨取食抗、感螨橡胶树种质后体内EsSODEsCAT的基因表达量、SOD和CAT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EsNrf2能够调控六点始叶螨抗氧化酶SOD和CAT的表达。  相似文献   
44.
冰草是禾本科植物,是重要的防风固沙和饲草资源.本试验研究了凋落物与种子位置对冰草萌发阶段与早期生长阶段的影响,为天然草地管理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冰草种子位置对出苗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覆土的比不覆土的低34.1%.种苗存活率与叶片数目对种子位置不敏感,覆土与不覆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种子位置对株高和生物量有影响,覆土会抑制种苗的高度,增加种苗的生物量.凋落物对冰草种子的发芽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作用会随凋落物的量的增加而加强,与对照相比,50,100,200 g/m2凋落物时的出苗率分别增加了18.1%、25.6%、34.3%.凋落物对冰草种苗的存活率和叶片数目没有影响,但对株高和生物量有影响,且对株高的影响要比对生物量的影响大.在一定范围内,少量凋落物对株高有抑制作用,量多时表现为促进.凋落物对生物量的影响虽然不是很明显,但量多时明显比量少时的的干重量要高.  相似文献   
45.
‘川芋彩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C92.140×C93.154)选育而成的,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特色马铃薯,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1 592 kg/667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22.2%。鲜薯块茎淀粉含量15.6%,干物质21.5%,还原糖0.23%,维生素C14.5 mg/100 g FW,花青素0.76 mg/kg。它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优于‘川芋56’。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pH对普通野生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雁山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土壤pH栽培,比较不同pH下普通野生稻的生理特性变化。[结果]在pH为6.8的中性条件下,普通野生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维持最低水平,且CAT和POD活性均为最高。[结论]雁山普通野生稻对中性偏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的环境pH范围为6.0~7.4。  相似文献   
47.
八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有效中药来抑制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中的打孔法测定了八味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八味中药对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杀效果,其中五味子、黄连、黄芩三味药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金银花、连翘亦具有抑菌效果,但是相比较前三味中药来说效果相对较差。八味中药中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连、黄芩、五味子加上金银花组成不同比例组方,依据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来选择组方的最适比例。结果表明,复方Ⅵ的比例效果最佳,其MIC为15. 625 mg/mL、MBC为31. 25 mg/mL。  相似文献   
48.
农业是我国获得发展的根基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技术及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较为落后,我国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在高标准新理念要求下,如果农民没有做好自身综合素质的更新,势必无法适应新型农业化的发展要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便于为新型农业化的发展提供出人才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当归活血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在0.142~1.4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8%,RSD=1.60%。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准确,可用于当归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0.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陈谦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432-2439
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 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 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