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阐述了玉米自交系连5817的选育经过,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选种子、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外引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通过对其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初步确定5号品种产量最高277.1kg/667m2,比对照增产18.5%。其次是1、3、9、12号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10.5%~17.2%,均适合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江苏大麦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4.
饲草玉米品种的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徐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饲料和牧草产业,以期跟得上畜牧业的发展.2005~2006年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一批饲草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饲草玉米品种的表现不同,SC-5品种2次收割青草表现最好,而SC-4、精品1次收割青草表现最好.这些饲料玉米品种在江苏徐淮地区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现有玉米自交系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茎粗、穗位高、单株粒重、叶面积、穗鲜重、单株鲜重和小区生物产量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穗位高、叶面积的特殊配合力外...  相似文献   
16.
烟农19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小麦新品种烟农19号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叶用蔬菜“连引薯l号”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采收时期与产量特性,并总结了“连引薯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宝力丰叶面肥是以色列海法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叶面肥,为无氯、全溶、含NPK及多种微量元素的高效复合肥料。与一般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剂不同,它能被作物根外直接吸收,输送快,直接参与生物体的合成,对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在遭受干旱和低温冻害条件下,可促进细  相似文献   
19.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地区古地理气候条件适合稻作文化的发展。通过大量的历史考证,连云港地区稻作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野生穞稻的发现,使连云港地区可能成为粳稻起源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