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麦部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病性、品质、适应性等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本文对上述性状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外源DNA导入技术培育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小麦自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将长穗冰草 (Agropyronelongatum)DNA导入普通小麦 86(6) 0 0 2 ,在导入后代中出现株高、株型、穗型、抗病性、抗逆性等多种性状的变异 ,经筛选鉴定出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济南 18号。室内耐盐实验表明 ,济南 18号盐害指数低、幼苗耐盐能力强。叶片SOD酶活性测定发现 ,济南 18号的倒二叶酶活性降低幅度较大 ,旗叶与倒二叶酶活性比值较高。在两年度三地区的盐碱旱地对比试验中 ,济南 18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耐盐能力 ,产量比对照品种鲁麦 10号平均增产 8 57% ,在生产试验中增产 8 7%。  相似文献   
33.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34.
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晚不同熟期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各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但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熟性小麦品种各器官的分配量及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熟品种K35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速率比较低,达到最大积累速度的时间较晚,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生育优势。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最大积累速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生产潜势。  相似文献   
35.
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结构调整,如何充分发挥山东小麦的优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东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从小麦市场前景、山东小麦的优势和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山东优质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山东省小麦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外源DNA导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DNA导入技术打破了植物科、属、种的界限,甚至能对动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置换,变异类型广,是一种建立在DNA分子操作基础上的新的育种途径。小麦是较早进行分子育种的作物之一,本文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发展、导入后代的变异、导入后的变异机理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不同穗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小麦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类型品种,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系中0966615、多穗型亲本中品系94(6)100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组合0955070×94(6)100是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本研究考察的各性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而不孕小穗数受非加性基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8.
小麦缺铁胁迫苗期相关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品种缺铁胁迫苗期相关性状的系统聚类,对山东省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铁营养高效种质的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86个山东省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常培养和缺铁营养液培养,考察苗期根部和地上部等苗期性状,进行系统聚类。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按正常培养、缺铁培养、胁迫指数,将上述品种分别分为4、7、4个类群。研究发现,缺铁胁迫可导致小麦生根数量的减少和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显著降低,却可促进根系生长量的增加;小麦品种济南16、菏麦19应保证栽培苗期的铁营养供应;济南8号、烟农15具有较强的铁耐受能力,可用于铁营养高效的种质创新和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9.
利用超远缘DNA导入进行小麦种质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DNA、鲑鱼精DNA和冬青DNA为供体 ,采用小麦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其导入到 92 4 14 2和94 6 0 0 6两个遗传稳定的小麦新品系基因组中 ,获得了大量的DNA导入变异后代 ,并从中选育出D32 4 5、D32 2 1、D32 31、990 38、0 990 14、0 990 2 1和D导 2号等多个农艺性状优于受体亲本和对照鲁麦 14的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40.
为挖掘定位小麦抗纹枯病QTL,以莱州953×山农辐63的F_(2∶3)为作图群体,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检测F_2单株的基因型,并用QTL IciMapping 4.1软件绘制该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分离群体的抗、感表型,利用QTL IciMapping 4.1进行抗纹枯病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小麦遗传连锁图谱包含21个连锁群,覆盖了小麦的21条染色体,图谱总长度5 528.12 cM,平均图距5.25 cM;共检测到6个分布于小麦1A、1B、2A、3A、7A和7D染色体上的加性QTL位点,单个QTL的贡献率为3.24%~10.37%。该结果可为小麦抗纹枯病QTL精细定位与相关基因克隆奠定基础,也为小麦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