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铁离子的定量检测是探索铁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与铁离子存在络合作用,这可能影响溶液中铁离子的测定。为此,本文研究了DOM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溶液中铁离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离子的精密度与比色法相当,小于5%,但准确度更高,回收率达86.4%~97.8%;检出限更低,可达0.012 mg/L。(2)DOM对比色法的影响显著,使显色时长增加11.5 h,相对标准偏差增加1.2%~22.2%,准确度下降28.3%~44.4%。随着DOM浓度的增加,比色法的准确度下降趋势符合指数函数模型,精密度下降趋势符合先增大后减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而且,铁离子浓度越低,受DOM影响越大。相反,DOM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离子的影响不大。(3)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DOM对比色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氢键结合或π-π共轭作用与铁离子/邻菲罗啉发生络合作用,减少了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络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二甲四氯 (MCPA) 是铁铝土区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生物毒性大。吸附是控制MCPA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以C18为色谱柱、V(甲醇):V[水 (乙酸调pH值至2.5)] = 80 : 20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 (检测波长280 nm) 的MCPA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评估MCPA在铁铝土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0.5~40 mg/L内,MCPA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R2 = 0.999 9),检出限为0.2 mg/L,定量限为0.5 mg/L;回收率为9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5%~4.0%,适用于MCPA吸附试验的测定。铁铝土对MCPA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G<0,|△G|为9.34~14.73 kJ/mol,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常数Kf值在0.85~4.24 L/kg之间,属于难吸附污染物,对地下水具有环境风险。不同铁铝土对MCPA的吸附作用受土壤pH值、有机质、矿物影响,表现为水稻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氢键结合、偶极间作用是吸附发生的关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V=62:38)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21 nm)建立了一种多效唑高效液相检测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常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0.5~4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99.98%),检出限为0.1 mg·L-1,定量限为0.3 mg·L-1,回收率为94.16%~102.30%,相对标准偏差为1.14%~3.93%,适用于多效唑吸附试验的测定。等温吸附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ΔG<0,10 kJ·mol-1<|ΔG|<20 kJ·mol-1,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受氢键结合作用和偶极间作用主导。吸附常数Kf在1.20~13.15 L·kg-1之间,平均值为5.96 L·kg-1,属于难吸附有机污染物。各土壤间吸附常数的变异系数为69.93%,说明不同土壤对多效唑的吸附效应差异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效唑在土壤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交换量是主控因子。研究表明,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吸附作用弱,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吸附过程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蔬菜种子对不同盐基离子胁迫的响应问题,以空心菜、辣椒和菜心种子为实验材料,NaCl、KCl、CaCl2和MgCl2 4种盐分作为胁迫因子,探究Cl-及盐基阳离子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置的Cl-浓度范围内,低浓度Cl-促进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而高浓度Cl-却显著抑制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菜心种子的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受盐胁迫的影响表现为,随Cl-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说明空心菜和辣椒具有一定的适应盐渍土壤环境的能力,而菜心不适应盐渍土壤环境。(2)相同Cl-浓度下,不同盐基阳离子对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菜心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K+最强,Na+最弱。不同盐基阳离子对空心菜幼苗胚根和株高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K+最强,Ca2+最弱;对菜心幼苗胚根和株高的抑制作用表现为Mg2+最强,Na+最弱;对辣椒幼苗胚根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最强,Ca2+最弱,而对辣椒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又表现为Ca2+最强,K+最弱。说明不同盐基阳离子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烯啶虫胺水解和土壤降解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烯啶虫胺在农田土壤和水中的降解动态,研究影响水解和土壤降解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水解是碱性水解,pH值是影响其水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高pH和高温加快其降解速率,温度为25℃时,pH=9、7时,半衰期分别为24 d、大于180 d;pH=9,温度为50、15℃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53.3 d。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土壤微生物是影响烯啶虫胺土壤降解的重要因素,未灭菌的土壤中,其降解速率比灭菌组明显加快,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保护土壤中微生物的措施均能够加快土壤中烯啶虫胺降解。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 (imidacloprid) 在我国 (亚) 热带地表水体中频繁被检出,然而因本土水生生物相关毒理学数据严重缺乏,目前关于其在热带常见作物系统周围水体中生态风险的评估明显不足。本研究基于网络种间关系预测 (web-interspecific correlation estimation,Web-ICE) 结合物种敏感度分布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曲线,通过获取本地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风险阈值——5%物种危害质量浓度 (HC5),利用风险商值法 (risk quotient,RQ),评估了吡虫啉在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吡虫啉的HC5值为4.30 μg/L,其中有41.7%水样的RQ值高于1,且中位数和最大浓度对应的RQ值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区域地表水,表明吡虫啉残留对所研究区域地表水中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在稻菜轮作过程中,4月份作物播种期 (92.3%水体RQ>1)、蔬菜种植期 (平均RQ=2.53,68%水体RQ>1) 和澄迈中部区域水体中的吡虫啉呈现较高的生态风险,表明吡虫啉长期/脉冲输入造成其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时空和作物特征,因此需对该农药在该区域稻菜轮作实践中进行分种植期、分区域合理使用和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7.
紫外扫描确定250 nm作为烯酰吗啉检测波长,优化后选取甲醇+水(V ∶ V=6 ∶ 4)作为流动相不易受样品中杂质峰的干扰且两个组分峰具有较好的分离度。建立了烯酰吗啉标准曲线,0.05~5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选择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经过佛罗里硅藻土萃取柱净化处理龙眼样品,避免了杂质对目标峰的干扰,回收率77%~97%,变异系数<7%;选择丙酮+水(V ∶ V=1 ∶ 1)作为提取剂采用2种方法(振荡3 h、超声振荡各30 min)提取后土壤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不经净化直接分析,结果表明对目标物分析无影响,对比2种提取方法选取超声振荡各30 min的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回收率较高为83%~96%,变异系数<7%。  相似文献   
18.
选用蚯蚓粪为改良材料,以海南滨海盐渍土为改良对象,根据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设置0∶20、1∶20、2∶20、3∶20、4∶20等5个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种植蕹菜,研究蚯蚓粪不同施用量对蕹菜生长和滨海盐渍土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4∶20时显著促进了蕹...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海南芒果园使用量大,环境风险高。然而,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尚不明确。为此,采集海南芒果典型种植区(乐东、东方、昌江)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多效唑的本底降解特征,分析了土著微生物、外源铁还原菌、土壤持水量等环境因子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t1/2)为51~114 d,属中等降解或较难降解农药。其中,乐东土壤中的t1/2最大,残留风险最高。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环境因子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在乐东土壤中灭杀土著微生物和添加外源铁还原菌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微弱,而在东方土壤和昌江土壤中,灭杀土著微生物可使多效唑的降解速率下降67.47%~69.12%,t1/2延长2.4~3.0倍,表明多效唑在这2种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同样,添加外源铁还原菌也抑制了多效唑在这2种土壤中的降解,使t1/2延长2~4倍,表明胞外电子传递不但未能氧化还原降解多效唑,甚至可能影响土著微生物对多效唑的降解活性。不同土壤持水量的多效唑t1/2表现为:60%持水量>30%持水量>100%持水量,表明适度的持水量可加速多效唑在土壤中的降解。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对多效唑降解的影响大于外部环境因子,其中,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是2个关键土壤因子,较低的土壤pH或较高的CEC更有利于多效唑的降解。研究结果可为海南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的风险预防和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HCHs高效矿化菌Sphingomonas sp.BHC-A,对海南省澄迈县蔬菜种植区土壤微量残留的六六六(HCHs)进行微生物降解应用基础研究,评价BHC-A对HCHs的降解效果及其对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BHC-A对该试验区土壤中残留的α-HCH和γ-HCH均具有降解作用,其中对γ-HCH的降解效果最为明显,27 d降解率达100%.(2)BHC-A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7 d时3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壤.(3)BHC-A对土壤细菌在短期(15 d)内存在促进作用,对放线菌在短期(15 d)内存在抑制作用,15d后两者数量均恢复到对照水平;BHC-A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小,27 d内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降解菌BHC-A能够快速清除土壤残留HCHs,且不干扰试验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