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从广东四会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还原Fe(III)和腐殖质(HS)的兼性厌氧菌,编号为CY01,该菌株被鉴定为Comamonas koreensis(韩国丛毛单胞菌).以Comamonas koreensis CYO 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厌氧条件下HS(腐殖质)的模式物AQDS对微生物介导的2,4-D (2,4...  相似文献   
22.
23.
为杀灭甘蔗叶残留病原菌且不对农田土壤造成药害,实现甘蔗叶的健康安全还田,开展了甘蔗叶堆肥中常用3种杀菌剂残留动态研究。选择多菌灵、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常用杀菌剂添加到甘蔗叶堆肥中,设置3个浓度5、20、50μg/g,分别在40、50、60℃下进行堆肥;首先优化液质联用参数,建立3种杀菌剂同时检测的方法,然后对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在0.005~0.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1、2.0、40.0μg/g 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05%之间,RSD10%,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相同初始添加浓度时,3种杀菌剂在40℃时降解最快,表现为40℃50℃(60℃);同等温度下,当初始添加量增加时,降解速率减慢,相同初始添加浓度下降解速率随温度变高先减慢后加快;改变初始添加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更大。多菌灵降解速率明显快于其他两种杀菌剂,初始添加浓度20μg/g时半衰期为18 d左右,可以添加用来堆肥杀菌;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初始添加浓度20μg/g时半衰期大于50 d。  相似文献   
24.
 从广东四会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还原Fe(III)和腐殖质(HS)的兼性厌氧菌,编号为CY01,该菌株被鉴定为Comamonas koreensis(韩国丛毛单胞菌)。以Comamonas koreensis CY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厌氧条件下HS(腐殖质)的模式物AQDS对微生物介导的2,4-D (2,4-二氯苯氧乙酸)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CY01具有使2,4-D 进行脱氯降解的能力,CY01引起的2,4-D 的脱氯降解过程是伴随着电子供体葡萄糖的氧化同时进行的;2)反应体系中加入AQDS,会促进2,4-D 的降解过程,AQDS在Fe(III)/HS还原菌和2,4-D 之间充当电子穿梭体。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Y01菌株引起的2,4-D 的还原脱氯过程的完成是随着电子供体的氧化产生电子,然后AQDS将产生的电子加速传递至2,4-D,使2,4-D 发生还原脱氯降解。  相似文献   
25.
毒死蜱降解菌及其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武春媛  陈楠  李勤奋  黄星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989-1994
毒死蜱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其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其残留的有效方法.筛选高效毒死蜱降解菌、构建基因工程菌、提取降解酶,成为国际上解决毒死蜱残留问题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现已富集分离得到50余株毒死蜱高效降解菌及降解酶制剂配方.笔者重点阐述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途径、毒死蜱降解菌...  相似文献   
26.
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豇豆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紫外扫描确定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270和246 nm,通过改变其比例优化出峰时间和分离度,确定V(乙腈)∶V(水)=3∶7为流动相,建立了两种农药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05 ~ 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进行样品加标回收实验,用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上述条件进行下分析,01,05,15 mg·kg-1三个加标浓度回收率均在75% ~ 110%,变异系数< 5%,准确性和稳定性都较好,方法最低定量限001 μg·g-1,完全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对DOM的正确提取、表征是认识DOM生态环境意义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介绍了水提法、盐提法、酸提法、碱提法提取土壤DOM的优缺点,分析了离子类型、离子浓度、pH值、浸提时间与温度、水土比、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对DOM提取效率和物质组成的影响。综述了元素分析技术、光谱技术、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电化学技术、显微镜技术在DOM极性、分子量、疏水性、芳香性、官能团、氧化还原性、物质组成、微观形态等方面的表征应用及优缺点,并指出了将土壤DOM提取技术与表征技术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发展新技术、原位表征技术、多技术联用以及技术与数学模型、计量化学联用是增强对土壤DOM认识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烯啶虫胺在热带地区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根据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 验准则曳中土壤吸附试验规定,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烯啶虫胺在3 种不同热带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烯 啶虫胺在3 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过程能用Freundlich 方程和Langmuir 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且吸附行为存在较大 的差异,其Kf值分别为水稻土1.530 L/kg,铁质湿润雏形土3.153 L/kg,暗红湿润铁铝土2.724 L/kg。烯啶虫胺在3 种 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属于难吸附等级,解吸较为容易,易在热带土壤中移动,在施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此 外,烯啶虫胺在3 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分配作用,且吸附自由能驻G 均小于40 kJ/mol,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9.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NEOs)吡虫啉(imidacloprid,IMI)、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虫剂。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土壤动物,采用生物学模拟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IMI、ACE污染红壤(BCK、DCK)和引入蚯蚓后红壤(B、D)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污染红壤的动物修复机制。结果表明:与自然红壤(CK)相比,加入IMI、ACE降低了红壤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细菌群落结构,使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下降;而蚯蚓的加入,增加了土壤中具有杀虫剂耐药性和降解杀虫剂能力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污染土壤pH、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在属水平上,pH、TN、TK和SOM对各处理组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IMI、ACE污染降低了土壤TN...  相似文献   
30.
针对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生物炭安全利用数据不足,以热带农业废弃物[香蕉茎(banana stem, BS)、菠萝叶(pineapple leaves, PL)、荔枝杆(litchi stem, LS)、水稻秆(rice stalk, RS)、椰子壳(coconut shell, COS)、蘑菇渣(mushroom residue, MR)和木薯茎(cassava stem, CAS)]为原料于不同温度(300、500、700℃)下制备生物炭,利用超声辅助提取-QuEChERS-GC-MS测定其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分布特征,结合原料/生物炭理化因子与制备温度解析PAHs残留影响因素,基于苯丙a芘毒性当量浓度(toxic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of benzo[a]pyrene, TEQ-BaP)和风险熵值法评价生物炭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 PAHs处于1217.6~9547.1 μg/g,检出率与浓度最高均为萘(naphthalene, NAP)与菲(PHE),2~4环PAHs是生物炭中主要的PAHs类型;生物炭中∑16PAHs呈现BS>PL>LS>RS>COS>MR>CAS,不同生物炭中PAHs种类与含量不同,与来源及制备温度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生物炭中PAHs含量与生物炭的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 EC)、碳氧比(carbon oxygen ratio, C/O)呈正相关,而与碳氢比(hydrocarbon ration, C/H)呈负相关(P<0.05),且与温度密切相关。从毒性当量浓度和风险商(risk quotient, RQ)看,生物炭中PAHs的毒性来源于低环PAHs,且致癌毒性效应较小;生物炭中NAP浓度存在生态风险,其他单体PAH的RQ<0.1,无生态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总PAHs的RQ>1,需加以关注。该结果可为今后热带土壤中生物炭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