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桂南地区月季引种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在桂南地区栽培的月季品种,为广西切花月季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月季品种改良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昆明、北京等地引进65个月季品种,在桂南地区建立资源圃,进行引种适应性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品种,进而对初筛的月季品种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切花品质、抗病虫害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生长特性方面,玛利亚、蓝精灵、地平线、第一夫人、维西利亚、假日公主、冷美人、粉佳人表现较好;在切花品质方面,玛利亚、蓝精灵、地平线、粉佳人、冷美人、第一夫人、假日公主、维西利亚均达到商品切花的要求;在抗性方面,玛利亚、蓝精灵、粉佳人、冷美人、假日公主植株强健,抗病性强,卡罗拉、影星抗病性中等,属较抗病品种,第一夫人、中国红、地平线、维西利亚抗病性较差。【结论】玛利亚、蓝精灵、粉佳人、冷美人、假日公主可作为桂南地区切花月季的主要栽培品种,卡罗拉、影星、中国红、地平线、第一夫人、维西利亚可作为次要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讨无机盐对切花月季延缓衰老的效应,以月季玛利亚为材料,在确定有较好延缓衰老效果的保鲜剂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上,进行了瓶插期间鲜重变化、水分平衡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0.040%NaCl、0.006%CaCl2、0.006%ZnCl2的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了7、6、6 d。3种无机盐中,0.040%NaCl的保鲜效应最明显,其次为0.006%CaCl2和0.006%ZnCl2。通过对切花花枝鲜重和水分平衡的指标测量及分析可知,切花瓶插寿命的延长与花枝鲜重和水分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以玉米庆单3号为供试品种,于201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实习基地进行试验,在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条件下,设置了3个处理,分别为CK:不喷施叶面肥;A1: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50%,兑水300kg·hm~(-2);A2:喷施叶面肥浓度为0.107%,兑水300kg·hm~(-2),研究叶面肥对玉米叶绿素、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与光能转化率;光合速率增强,延缓叶片衰老,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也分别增加了0.2~0.4行、3.3~3.4粒和0.89~1.40g,其产量与对照CK相比多增产540.39~99.48kg·hm~(-2)。玉米喷施叶面肥黄金宝一号后可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64.
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和2016年,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追施水平为90、120和150 kg/hm2,分别以T90、T120、T150表示,在叶龄指数为30% (拔节期)、60% (大喇叭口期) 和100% (吐丝期) 时追施。追施氮肥在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设为5∶5∶0 (A1)、3.3∶3.3∶3.3 (A2)、4∶5∶1 (A3)、3∶5∶2 (A4)、2∶5∶3 (A5),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 (CK)。调查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土壤中0—100 cm无机氮含量,计算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2015年、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两年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3.88%~75.72%、13.73%~88.50%,其中T120A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幅最为明显,两年不同处理产量分别为11643、12952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其可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使玉米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45、60、75天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3.23~50.49、4.61~40.70、2.65~25.48 kg/hm2,籽粒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75天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51%~74.90%。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方面,T120A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58%~65.01%,玉米农田中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总量为123.75 kg/hm2,0—6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比例为78.33%,均处中等水平,同时T120A4处理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氮素盈余量与损失量分别为9.94、133.70 kg/hm2,均处最低水平,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T120A4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较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8.66~31.53 kg/kg、11.76~26.28 kg/kg、3.54%~52.89%,且其氮素土壤依存率低于其他处理1.70%~32.64%,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收来自肥料氮的比例。 【结论】 综合考虑玉米籽粒产量、氮素平衡和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120 kg/hm2,在30%、60%、100%叶龄指数时期追氮量分配比例3∶5∶2是最佳的氮肥分期追施方式。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以广西野生蕉为父本开展香蕉远缘杂交研究,为野生蕉资源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野生蕉LW和RF为父本,自主选育的金粉1号、35b号、30b号和32b号为母本组配8个杂交组合,统计各组合单株种子数、单果种子数及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种子数和单果种子数等指标,分析雌花授粉梳序、雌花发育阶段和授粉时期对杂交组合结籽的影响.[结果]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以金粉1号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籽情况整体较其他组合好,其中金粉1号×LW(L1组合)的单株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最高,分别为142.0和1.980粒,其次为金粉1号×RF(R1组合),分别为73.0和0.896粒.8个杂交组合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从第1梳至第7梳整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高,头两梳(第1和第2梳)和尾两梳(第6和第7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低,除32b号×LW(L4组合)的头(第1梳)和尾(第7梳)两梳未获得种子外,其他杂交组合各梳序间均获得种子,各杂交组合不同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存在差异,其中以L1组合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最高,分别为12.318~36.001和0.712~2.081粒.于雌花发育第2阶段(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80°)授粉,各杂交组合的单果平均种子数均较第1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和第3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大于80°之后)授粉的高.第Ⅱ时期(9—10月)授粉各组合的结籽株率和单果种子数均明显低于第Ⅰ时期(11—12月)授粉,说明较低气温不利于花粉萌发及受精.[结论]在实际生产中杂交授粉应选择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当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开张角度10°~80°时进行授粉的效果较好,且授粉时期应避开寒冷、潮湿的冬季.  相似文献   
67.
以同源四倍体及起源二倍体黑皮冬瓜果肉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采收期及经过常温贮藏30 d后的含水量、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硬度及肉质致密性等指标,比较二者的营养品质及耐贮性差异。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黑皮冬瓜果肉在采收期及常温贮藏30 d后的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硬度、肉质致密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起源二倍体黑皮冬瓜,含水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起源二倍体黑皮冬瓜;随黑皮冬瓜倍性的增加,采收期时冬瓜果肉中的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但对食用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同源四倍体黑皮冬瓜的营养品质及耐贮性明显优于起源二倍体,可作为商品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中间材料以培育品质更加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8.
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好的农药制剂,能够充分发挥有效成分性能、便于使用、作物有效利用率高、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小。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农药制剂的加工技术不断革新与完善,农药新剂型的研发以高效、安全、环保、方便为主要目标,逐步向水基化、颗粒化、低毒化、多功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多效唑在粉蕉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对粉蕉进行土壤淋施和整株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植粉蕉植株假茎高度1.0 m时开始进行多效唑矮化处理(若施2次,间隔30 d),末次施药距采收安全间隔9个月以上,单株施用剂量累计不超过5.0 g,不会导致多效唑在蕉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可起到改善蕉果品质的作用,使果实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随使用剂量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且土壤淋施比整株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深入研究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抗性增强的作用机制及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枯萎病发病严重土壤上宿根连续种植3造:组培苗第一代(第1造)、宿根第一代(第2造)和宿根第二代(第3造),调查各造枯萎病发病率,四分法采集各造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化学性质;采集第1造健康和发病植株、第2和第3造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样本,分别编号为S1、V、S2和S3,重复3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2个土壤样本的细菌16Sr RNA和真菌ITS区进行测序分析;采用样本复杂度(Alpha多样性指数)、主坐标(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土壤样本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门和属水平上的群落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通过Spearman分析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镰刀菌属的相关性。【结果】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连续种植3造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种植第3造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1和第2造(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