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对我国现已制定的各种农药在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国家标准进行汇总,介绍了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值。以此促进我国花生生产全程标准化体系建设,保障花生食品安全和国人的身体健康。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中国花生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花生的营养价值及生产目的性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淑芬  余寿才 《花生学报》1994,(2):22-24,32
本文从花生自身的营养价值和我国90年代膳食结构优化目标出发,探讨了花生生产目的性的趋向。各级决策,科研及生产部门应根据目的性的不同,合理调节生产目标和正确引导消费,使我国花生生产的工业化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土壤缺水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分胁迫程度及发生时期。Gorbet和Lshag等已测定出花生缺水的特别敏感期,主要研究了干旱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但对花生的抗旱机制、叶片发育、生殖库等的研究还不够。另外,大田条件下,水分胁迫对花生的生理效应研究也甚少。本文旨在研究调查水分胁迫条件下花生的生长、抗旱性、生殖库的形成及生产力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花生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科研队伍规模小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物化水平低,产业化链条还未真正形成的障碍,提出了整合资源提高花生行业整体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推动花生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中国花生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花生遍布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于亚、非两洲,亚洲种植面积最大,约占60%,非洲约占32%,美洲约占6%,欧洲和大洋洲总计不过2%。据资料统计,六十年代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2.55亿亩,单产约56.5公斤;七十年代约2.85亿亩,单产约61.5公斤;八十年代种植面积基本上维持原来的水平,但单产有了提高,为67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无限开花无限结实的作物,于任何时期收获都含有不成熟的果实。作者于常规株距(5—8 cm)和宽株距(46cm)条件下,评价了不同植物学类型和不同地理来沅的10个基因型成熟果实最大百分率的差异,以探索从遗传上降低不成熟果实百分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斑驳病     
在菲律宾,斑驳病是花生最盛行的病毒病。几乎是花生在那里种植,这种病毒病就在那里出现。它对植株的营养生长影响不甚严重,但有一定程度地减产。感病植株的叶片,比正常的叶片绿色较淡,布满了暗绿色的突起物,叶片表面呈现波纹,而种子的粒度严重减少,并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18.
风味品质是食用花生及其制品的物理及化学特性的总括,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利益和产品的销路。 颜色 新鲜花生种籽的颜色主要与种皮和油分有关。丹宁和儿茶酚类化合物与种皮颜色也有一定关系。Pattee和Purcell等1967年发现,花生油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未成熟籽仁中这些色素的浓度最高,每升油中约含60毫微克β—胡萝卜素和138毫微克叶黄素。研究证明类胡萝卜素浓度随花生成熟度提高而减低,从成熟花生种籽提取的花生油,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每升小于1.0毫微克。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来自得克萨斯州1974和1975年两个生长季节四个种植地点的三个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及乙烯产生。由于乙烯是花生种子萌发的一种重要调节剂,所以作者试图研究初期幼苗生长上的差异与乙烯产生间的相关性。作者找出了三种生长分布与乙烯产生曲线:1、群体内的多数种子具有高度活力时(发芽70小时,78±8%的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它们也有一个特有的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的最大值;2、群体内多数种子活力低时(只有30%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发芽21小时时乙烯的产生量是低的,而其最大值出现于发芽45小时;3、当群体内的多数种子介于上述(1)(2)两者之间幼苗呈中等生长时,乙烯产生量高的品种“星”和“塔纳特74”,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减少了50%,但乙烯产生比较低的品种“佛州蔓生”则无明显改变。对于“星”和“塔纳特74”两个品种而言,幼苗活力的降低,与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量减少显著相关,但“佛州蔓生”品种则不然。幼苗生长量与乙烯产生量以生长季节与种植地区而变化,但不管怎样,当乙烯产生速率超过临界最低水平时,群体内多数种子的幼苗表现出旺盛生长。 业已证明,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其中包括这样一些论证:花生的胚是乙烯产生的主要部位;完整无损的,吸涨的和具有休眠性  相似文献   
20.
花生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花生的育种效果,研究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技术,选择4个花生品种(系)作母本,1个品种作父本,用#+(60)Co-γ射线250Gy分别辐照处理母本、父本和F#-1代杂种,以不辐照常规杂交作对照。结果表明,辐照父本的育种效果最好,不仅F#-2~F#-5代的中选株率较高,而且在F#-4~F#-5代中选出了8个较好的品系进入产量鉴定试验,比对照多育成7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2~3年;其次是辐照母本,比对照多育成5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1~3年;辐照F#-1代杂种与常规杂交的育种效果基本相同,各自育成1个品系进入产量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