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55篇
  1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不同浓度的冠菌素对旱稻297和水稻越富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冠菌素对旱稻和水稻幼苗的形态指标(干物重、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及侧根发生量)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5mol/L)的冠菌素处理后旱稻和水稻幼苗的株高、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较低浓度(10^-8-10^-7mol/L)的冠菌素处理却促进了旱稻幼苗根系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侧根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步认为用低浓度的冠菌素浸种培育健壮幼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SHK-6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生理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垦农5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同化物运输、抗氧化酶系统以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SHK-6显著提高干旱条件下叶片水势、Fv/Fm、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同时也显著提高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但对叶片水势、Fv/Fm和叶绿  相似文献   
73.
氮肥过量使用导致玉米倒伏,限制了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作物化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玉米倒伏,但有关寒地春玉米氮肥与化控技术互作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于玉米拔节初期(七片展开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30%己·乙水剂,研究寒地春玉米氮肥与调节剂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玉米株高和穗位增高,茎叶夹角和基部第3节间长度增大,节间氮积累量增加,而叶面积指数(LAI)、节间直径、碳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但节间碳氮比和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有下降趋势。中氮水平(180kg/hm2)改善了玉米冠层结构,促进了产量提高。30%己·乙水剂处理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减小了茎叶夹角和LAI,缩短了第3节间长,增加了节间直径、碳含量、木质素含量、碳氮比和抗折力,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性,产量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80kg/hm2的氮肥施用与30%己·乙水剂叶面喷施玉米产量最高,株型、群体结构和抗倒力最佳,是寒地春玉米氮肥与化控技术互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4.
乙烯利和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乙烯利(0和180 g hm–2)和氮肥水平(0、75、150和225kg N hm–2)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以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氮吸收量和吸收效率,但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其中乙烯利处理氮农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32.7%~34.6%,而且乙烯利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吸收量显著增加,而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氮偏生产力和氮农学效率随之降低,其中225 kg N hm–2处理氮吸收量比0 kg N hm–2处理提高了68.4%~91.8%,但225 kg N hm–2和150 kg N hm–2处理之间的氮吸收量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和氮肥对氮吸收量、氮吸收效率和氮农学效率具有互作效应。喷施乙烯利和增施氮肥均能提高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但两者之间没有互作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产量与吐丝期氮吸收量、收获期氮吸收量、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试验应用3个大豆品种经3年研究,探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效应及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SHK-6处理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明显提高了大豆产量,产量增幅可达到29%~42%,改善了大豆产量构成因素;2)SHK-6处理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其质量分数为2.84%~10.28%。且改善了氨基酸组分(除中黄17外),例如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提高了4.15%~8.39%,氨基酸总量增加了4.84%~6.65%;3)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转化和向地上部运输(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和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6.
以奇岗茎段作为外植体,确定了最佳取材时期、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成功建立了奇岗微繁技术体系,并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微繁苗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腋芽生枝途径微繁体系以5~6叶期茎段为外植体,在75%酒精喷洒表面后,1.0%次氯酸钠浸泡20 min时,污染率为0且出芽诱导率较高(85.2%)。当诱导和继代的MS培养基添加5.0 mg·L-1 6-苄氨基嘌呤(6-BA)和0.25 mg·L-1萘乙酸(NAA)时,出芽诱导率为84.0%,繁殖系数最高(320.3%)。生根培养基添加5.0 g·L-1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壮苗培养。将试管苗炼苗后移栽到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液中,随着NaCl的浓度增加,微繁苗生长速率呈降低趋势;在低于0.8%NaCl条件下奇岗能正常成活,表明微繁苗具有较高的耐盐性。为奇岗快繁、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在盐渍化土地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7.
东北部分春玉米地乙莠合剂防效下降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东北春玉米区,长时间使用乙草胺和莠去津,导致部分地区防效下降。在吉林省农安县通过定点试验、大面积试验和大范围调查发现,乙莠合剂防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同时降水的减少和药剂使用方法不当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未发现产生明显抗性的迹象。在未来,乙莠合剂仍是该地区玉米地除草剂的主要药剂,对于杂草群落尚未发生变化的地块仍然有很好的防效,而在杂草群落发生变化的地区,应适当更换除草剂或适当增加轮作;针对当地特点,适当推迟乙莠合剂的喷施时间,采用机械喷雾、加大用水量等措施来提高乙莠合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78.
1-MCP对低温贮藏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秦美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F.Liang et A.R. Ferguson.var.Qinmei)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在低温下对猕猴桃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0~2℃冷库贮存时,1-MCP能延缓猕猴桃硬度降低、重量损失、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抑制猕猴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低温下1-MCP明显抑制猕猴桃果实的呼吸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和推迟呼吸高峰出现,同时延缓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1-MCP保鲜的机理可能存在对乙烯受体抑制和乙烯合成抑制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79.
不同灌溉水平下石竹的水分蒸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测园林常用宿根花卉石竹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利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采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一年生苗在100%ETc、75%ETc、50%ETc、25%ETc 4个灌溉水平下的水分蒸散。结果表明,6—10月石竹的蒸散量随灌溉量减少而降低,不同灌溉水平间蒸散量差异显著;同一灌溉水平下各月之间蒸散量差异显著。4个灌溉水平下石竹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315.5、220.6、118.0 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得出石竹6—10月的作物系数Kc为0.63~1.12。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石竹6—10月的需水系数α为0.93~1.77。随着植物的生长,Kc和α值在9月达到高峰。测量石竹在8—10月的日蒸散,在12:00时蒸散量最大,为单峰曲线;但在水分胁迫情况下会出现蒸腾午休现象,表现为双峰曲线。4个灌溉水平下石竹的蒸散量均低于北京地区的自然降雨,总降雨量可以满足石竹的水分需求,但鉴于降雨季节性分布不均衡,春秋季节适当灌溉可以延长观赏期。   相似文献   
80.
DTA-6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敖汉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对苜蓿叶片、茎杆中粗蛋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DNA-6处理后苜蓿叶片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了39.2%,茎杆中粗蛋白比对照增加了33.5%。DNA-6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降低了茎杆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而且调节作用的剂量效应明显。对DNA-6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