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优质籼型不育系T7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谷 B与龙特浦 B和珍汕 97B复交 ,选育出优质、柱头外露率高的株系 ,并与珍汕 97A连续多代成对回交 ,育成不育系 T78A.T78A米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 .用 T78A与早恢 89、福恢 0 16、明恢 82等配制成的杂交早稻组合 T优 7889、 T优 7816、T优 7882等既高产又优质 .其中 T优 7889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 ,已于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杂交早稻新组合金山优318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从龙特浦B∥龙特浦B花/1B杂交后代中选优良株系与T152A测交,再经多代回交核置换育成不育系T31A,以T31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明恢82配组育成杂交早稻新组合金山优3182。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3.
以抗稻瘟病水稻材料金山B-1抗病近等基因系05AMA59(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1)、05AMA71(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9)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和聚合杂交,将Pi-1、Pi-9基因导入花紫A(B)中,并在选择加代过程中改良其稻瘟病抗性.(1)遗传背景分析表明,Pi-1和Pi-9基因已成功导入新育成的不育系益农A(B)中,其遗传背景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花紫A(B)的遗传背景;(2)益农A(B)的室内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均表现抗病,抗性水平和抗谱均明显高于感病对照花紫A(B);(3)益农A与原来的花紫A在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等重要农艺性状以及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等方面均相似,益农A与花紫A所配的杂种一代在产量、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也相近,表明益农A保留了花紫A配合力高、米质优、异交率高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24.
水稻苗期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耐盐突变体sst为对照,对67个水稻亲本及突变体sst与水稻品种华占的F2群体进行耐盐性筛选,并结合分子标记结果,分析水稻苗期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ID27093、ID27101、ID27118、INDEL1和INDEL2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ID27093、ID27101、ID27118和INDEL1的扩增多态性较低;而分子标记INDEL2的扩增多态性较高,为共显性标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区分耐盐供体sst与85.07%的供试亲本,且筛选准确率高.因此,分子标记INDEL2标记可以直接用于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5.
金山优3182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以育性稳定、配合力强、米质优的水稻不育系T31A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明恢82配制成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较好等特点,于2006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6.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特优175相近,其中8个杂种单株粒重高于特优175,2个杂种比特优175增产10%以上,说明这些新育成的抗病杂种基本上保留了特优175的优良特点,个别杂种的综合性状还明显优于特优175。  相似文献   
27.
针对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金两优36恢复系946的不良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结果表明:改良选育而来的恢复系JXR-33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米质外观上也有显著的提高;以其与母本Hs-3配制的两系杂交稻金两优33,不仅保持了金两优36的高产特性,且在组合的稻米品质及制种产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29.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T优5537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5537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该院育成的T55A与四川省引进的强恢复系R537配制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表现农艺性状优良,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和较抗稻瘟病等特性.2001年晚季,T优5537将进入福建省生产示范.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农场于1999年开始试种T优5537,并与作物科学学院协作进行栽培研究.现将T优553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0.
水稻不育系T55A异交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不育系T55A异交特性研究表明,T55A午前花率高(84.07%),花时较早(07:30始花),开花集中,且柱头活力强,但异交结实率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