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1.
菊花总黄酮、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杭菊和怀菊两类菊花中总黄酮及水浸出物的含量,并首次检测了菊花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杭菊和怀菊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76±1.06 mg/g、67.83±2.11 mg/g,RSD分别为2.06%、3.11%;多酚含量分别为102.25±2.64 mg/g、159.73±3.84 mg/g,RSD分别为2.59%、2.40%;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506.90±2.56 mg/g、493.80±2.63 mg/g,RSD分别为0.51%、0.53%,该研究结论可为菊花功能活性成分的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儿茶素等主要功效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GB/T 8313—2008、HPLC等方法检测了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及pH值,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稳定性试验要求,进行了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含量为45.24%±1.47%,儿茶素总量为32.70%±0.99%,咖啡碱含量为0.89%±0.04%,pH 4.02±0.06,经方差分析,不同月份之间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在稳定性检测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符合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53.
以云南滇红工夫红茶为样品,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浸提时间下红茶色素浸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色差L*a*b*随浸提时间及浸提次数变化显著,浸提2 次后茶汤色差a*值均为(+)值,浸提4 次后则均为(-)值;不同色素在相同浸提条件下浸出率不同,浸出率大小为TB最大,TR、TF次之,且TR、TF两者之间差异较小;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浸提茶汤的色差L*a*b*参数与色素TF、TR、TB含量差异逐渐减小,其值或含量趋于相同;在浸提时间为30 s 时,TF、TR、TB累积浸出率同浸提次数之间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在浸提时间为1、3、5 min 时则绝大多数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色素含量同色差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大小为RTB>RTR>RTF。试验结果对探究色素的溶解规律与显色特性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4.
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 TSs)是一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揉捻等工序使茶叶细胞破碎导致儿茶素与酶接触,进而氧化形成的。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本文就从TSs的发现、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高速逆流色谱在茶黄素分离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黄素单体成分 ,经过比较后 ,选择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 -正己烷 -甲醇 -水 (其比例为 3∶1∶1∶6 ) ,并优化了分离茶黄素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流速不超过2 0ml min、进样量不超过 2 50mg时 ,均能达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56.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茶叶中化学物质对茶多糖定量分析的干扰影响。[方法]比较分析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色素、咖啡碱等干扰因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探索双氧水氧化脱除色素,PVPP络合茶多酚等消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建立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色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性较大,蛋白质、咖啡碱和氨基酸干扰性相对较小;建立的茶多糖样品前处理方法为“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采用此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炒青绿茶多糖含量为1.83%,红碎茶多糖含量为2.26%,乌龙茶多糖含量为1.37%,均低于文献报道的茶多糖含量。[结论]样品前处理方法“干茶→沸水浸提→过滤→H2O2脱色→透析→加PVPP→过滤”,可以更准确、更简便地应用于茶多糖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58.
绿茶.要现泡现喝。 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作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冲泡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水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0℃为宜.水初沸即可。  相似文献   
59.
茶叶功能成分与新型食品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叶功能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茶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芳香物质、γ-氨基丁酸、酶类、脂肪等次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茶叶功能成分在新型食品领域的开发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使用B型三带模拟移动床技术,以C18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醇与水(20︰80,V/V)为流动相,分别采取传统SMB工艺、Varicol工艺和Partial-discard工艺分离98%的茶多酚(TP98)。以得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ECG和EGCG为目标,分别优化柱配置、切换时间、进样流速、冲洗流速。结果表明,采用Varicol工艺能得到纯度为91.33%的ECG,回收率为91.41%;采用Partial-discard工艺能得到纯度为90.12%的EGCG,回收率为97.83%。相对于传统模拟移动床,Varicol工艺具有提高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优点,Partial-discard工艺具有提高收集液浓度和产品纯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