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72.
我国稻作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稻种资源极其丰富,品质优异和具有特殊米质的水稻品种更是多姿多彩,遍布大江南北。解放以来,虽然各地陆续选育了一些品质较优的品种,但育种的重点放在高产上,主要推广品种多数米质不佳。据统计,在全国范  相似文献   
73.
对适宜于自然水域水面上种植的水上稻品种进行了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水上稻品种应根系发达、吸收低浓度养分的能力强、抗倒、生育期适中、不早衰、优质、产量高。筛选出中87-156、泸红早1号、汕优10号、秀水48、秀水11等5个适宜在杭州地区水上种植的品种。探讨了水上稻和水田灌溉稻在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74.
籼稻胶稠度的遗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汤圣祥 《作物学报》1993,19(2):119-124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5个籼稻纯系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F1和B2F1)的胶稠度进行了遗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籼稻胶稠度受到包括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硬对中等或软胶稠度,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讨论了在稻米胶稠度的改良中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5.
高产优质中籼新品种中引85中引85,是从美国新引进的著名优质材料Jasmine85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中釉新品种。株高100~105厘米,剑叶挺直,株型紧凑,茎秆粗韧,抗倒伏;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粒大,千粒重27克左右,每穗平均实粒100粒以上...  相似文献   
76.
 对水稻84-15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84-15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材料所具有的无融合结实及隐性遗传特性,也未见F#-1或F#-2代株系的遗传早代稳定现象,F#-3代仅有个别组合的少数株系稳定(占1.25%),F#-4代株系稳定率略有增加(7.46%)。故据笔者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84-15不存在任何类型的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77.
穞稻分类地位的SSR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穞稻是发现于我国江苏连云港地区(北纬34°33′~34°46′)具有杂草生长习性的一类稻种资源。本研究采用30对水稻SSR引物;;比较穞稻与22份近缘野生种、21份亚洲栽培稻种质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穞稻有14对SSR引物的带型与源于安徽省的4份塘稻材料相同;;存在10个与粳稻和野生稻共同的SSR位点等位基因;;并携带2个籼稻特征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和1个普通野生稻特征位点(RM25)等位基因。在RM82位点上;;发现1个穞稻、塘稻、深水稻和普通野生稻材料所共有的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则显示穞稻与安  相似文献   
78.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陆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稻 ,亦称旱稻 ,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陆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 ,通常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的坡地、台地或温带的少雨旱地。全世界陆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占栽培稻总面积的12 7 % ,其中 ,亚洲1216万hm2,占64 % ,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 ;拉丁美洲475万hm2,占25 % ,主要种植于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 ;非洲209万hm2 ,占11 % ,主要分布于西非(表1)。陆稻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 ,在全球人口膨胀、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9.
不同生态型普通野生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匍匐、倾斜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进行了花药培养力的研究。供试的37份普通野生稻其花药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愈伤诱导率变幅0~9.1%,绿苗率变幅0~32.1%,其中有31份材料可得到花培绿苗,占83.8%%。花药培养力的高低顺序为:栽培籼稻>栽培稻/野生稻杂种>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倾斜型普通野生稻>匍匐型普遍野生稻。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生态型普遍野生稻具有不同的花培效率。改良N6一号培养基具有显著提高花培效率的作用,适合各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  相似文献   
80.
早籼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汤圣祥  江云珠 《作物学报》1999,25(2):269-271
对4个早釉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结构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早釉胚乳细胞内存在两种淀粉体,即单粒淀粉体,直径2.6-7.0μm,平均4.4μm;复合淀粉体,由多个单粒淀粉体结合构成,直径6.0-14.0μm,平均9.5μm。有奎白胚乳单粒淀粉体多数为椭圆形或圆球形,大小差异较大,排列疏松,淀粉体间空隙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