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连续5年的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这几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运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供水不足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得到了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和大豆这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同或相近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可明显减少作物的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型蒸渗仪和遗传算法的受旱玉米蒸发蒸腾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旱胁迫下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重要且复杂,依托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6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开展玉米受旱胁迫专项试验,对不同受旱胁迫下玉米蒸发蒸腾量特征进行分析,在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无受旱胁迫下玉米蒸发蒸腾量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率定基础作物系数Kcbini、Kcbmid、Kcbend和作物系数上限Kcmax,同时基于试验站实测太阳辐射数据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率定了Angstrom公式经验参数a、b,进而优化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计算结果,并以此基础运用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受旱胁迫下玉米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营养生长中前期轻微的水分亏缺可能会刺激玉米适应性机能,复水后各项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水分亏缺加重时不仅会使玉米当期的蒸发蒸腾量减少,而且会产生累积效应,将这种胁迫影响传递到之后的生育阶段;相同受旱胁迫强度对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影响更为明显,且易造成永久胁迫;Kcbini、Kcbmid、Kcbend、Kcmax的率定结果分别为0.150、1.090、0.152和1.400,在此基础上运用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无受旱胁迫下玉米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39 mm和0.97 mm,比对应的FAO-56推荐值估算结果小6.74%和8.23%,受旱胁迫下玉米计算的2个处理全生育期RMSE、MAE和MRE均值分别为1.60 mm、1.18 mm和6.73%,整体估算效果虽然没有无受旱胁迫下的好,但仍优于FAO-56推荐值的估算结果。因此,基于双作物系数法和遗传算法的受旱胁迫下玉米蒸发蒸腾量估算合理可靠,该研究可为区域制定适宜灌溉制度和降低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增长方式必须从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外延型转变到以挖掘农业内部的节水和增产潜力为主的内涵型上来,节水灌溉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灌区低压输水管灌应用技术、管灌工程规划设计和田间灌水技术等项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大口径管材的试验成果、管网附属设施的合理结构形式、施工技术、相应的田间灌水技术参数以及在中、小型河灌区管灌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取值,为淮北河灌区管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安徽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模式混乱、资金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机制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托安徽省干旱分布特征与抗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结合自然地理、气候、水资源条件等特点,分析了各分区抗旱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了各分区适宜的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为安徽省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节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受旱减产规律及产量与水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北平原地区常用小麦品种冠35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坑进行冬小麦受旱试验,研究了不同受旱等级条件下的减产规律,构建了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需水非关键期和关键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影响的总趋势均是产量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即受旱程度的增大而下降,轻旱、中旱、重旱减产率分别为4.4%、8.1%、8.6%和6.2%、6.9%、11.2%;冬小麦在拔节期和抽穗—灌浆期对水分亏缺较为敏感,敏感指数分别为0.175 2和0.084 9,乳熟期与分蘖期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较低,敏感指数分别为0.003 2和0.066 2。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阶段为抽穗灌浆期,而此阶段也正是小麦耗水强度最大期。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连续5年的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这几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运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供水不足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得到了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和大豆这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同或相近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可明显减少作物的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江淮丘陵地区杂交中稻旱作采用膜秸接力覆盖,能较好地解决全程覆膜难控蘖、易污染、忌连作和不稳产等难题,在同样节水情况下,可增产近20%。该高效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为:选用耐旱优质高产良种;旱育矮壮带蘖秧;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中)性化肥;力争早栽,宽行适当稀植;膜秸接力覆盖,够苗揭膜覆秸;多蓄雨水,旱润三水;综合防治草、虫、病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作覆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析得出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孕穗期。试验结果表明 :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的适宜灌水下限分别为 70 %、85 %、80 %和 70 %。这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