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434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139篇
  244篇
综合类   2208篇
农作物   228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965篇
园艺   410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寒优质油用植物微孔草新品种北微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草属(Microula bench)系紫草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共有29个种,其中25种为我国所独有,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相邻的高山地区.海北州脑山、半脑山地区均有分布,是一种具有潜在生产力的自然资源.微孔草种子富含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种子含油率达40%以上,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6.58%,γ-亚麻酸含量达4.9%.该植物油具有防治血脂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维持生物膜、血管内膜结构完整和降低高血脂症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2.
杂交狼尾草对草鱼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g)%的1.86倍.饲草鱼n-3 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 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研究种子鲜度、温度、光照等条件对茉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从实生苗植株树型、叶片、花器、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茉莉种子的新鲜度是影响其发芽的重要因素,刚脱离果肉的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率达到84%,而表皮干燥后种子的发芽能力迅速下降,剥离果肉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放置36 h后即丧失发芽能力;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黑暗条件下可促进胚根生长.实生苗移栽田间生长正常,但在叶片形态、花大小、花瓣数多少等方面均有不同表现,这将为茉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更多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94.
广东荔枝园土壤供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探讨了茂名高州市、惠州博罗县和广州增城市荔枝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高州为P>K>B>S>Mn、Cu、Zn,博罗为Mn>K>P>B>Cu>S、Zn,增城为K>B>S>Zn>P>Mn、Cu。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高州和增城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和P,博罗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外源硝酸钙对盐胁迫下‘可奇思’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硝酸钙能够提高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叶绿素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此外,外源钙还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从而减轻盐胁迫对高羊茅的抑制作用,提高高羊茅的抗盐性和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试验中以5g/L硝酸钙处理对盐胁迫下高羊茅的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在外部均匀横向磁场下,两粒子Ising模型的退相干对纠缠和保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纠缠度随相位阻尼的增加而振荡变化,过了振荡变化的阶段后,纠缠度总是随着相位阻尼的增加而减小,相位阻尼率越大,纠缠度下降得越快;当系统的初始状态处于它的本征态时,共生纠缠度为零,不随相位阻尼率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保真度演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随着相位阻尼的增加,系统的保真度会趋于某一个稳定的值;两粒子Ising模型的纠缠度和保真度也可以通过对磁场B的控制来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997.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g)%的1.86倍.饲草鱼n-3 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 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蕉园土壤条件下不同养分及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研究表明:在OPT基础上,(1)不施N,极显著降低高粱对N的吸收,但提高了高粱对P的吸收,且极显著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不施P,严重降低高粱对P的吸收,却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2)不施Mg、施S或施B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P和K的吸收。(3)施Fe、施Mn或施Cu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9.
SPAD值与杂交狼尾草施氮水平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利用叶绿素计(Chlorophyll Meter SPAD-502)预测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和牧草的施氮水平.试验设5个氮肥水平(纯氮量0,100,200,300,400k9/hm2)和3次重复,利用叶绿素计读取不同氮水平不同时期杂交狼尾草倒数第3片叶子的SPAD值,同时测定部分农艺性状和茎叶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SPAD值和粗蛋白含量是随着牧草的生长而逐渐降低,分蘖数、株高和生物产量随着牧草的生长而提高;杂交狼尾草的SPAD值与其施氮水平、分蘖数、株高、产量和茎叶粗蛋白含量都成正相关,与牧草的株高相关性最小且都不显著;与牧草的分蘖数和产量相关性大,接近或达显著水平:与牧草的茎叶粗蛋白含量相关性最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利用SPAD值可用来预测杂交狼尾草茎叶粗蛋白含量,进而诊断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营养水平,为牧草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分离自云南昆明感病稗草\[Echinochloa crus galli (L.) Beauv.\]上的病原真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薏苡平脐蠕孢(Bipolaris coicis)开展了防治稗草潜力的评价。结果显示,B.sorokiniana和B.coicis两菌株培养5 d的发酵原液对稗草根长和芽长均有很高的抑制作用,根长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9.59%和95.78%, 芽长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1.14%和82.13%。两菌株对稗草离体叶片致病性的室内试验表明,菌丝体悬浮液处理5 d后稗草叶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100%。两菌株对稗草植株防效的温室试验表明, 菌丝体悬浮液处理稗草7 d后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萎蔫症状、脱落及死亡,处理21 d后稗草最高死亡率达到82.67%和80.00%。菌株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表明,麦根腐平脐蠕孢对作物的安全性显著高于薏苡平脐蠕孢。作为生防潜力菌株,麦根腐平脐蠕孢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