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沈福成  陈文强 《种子》1992,(1):29-32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系法,不育系的选育。目前的两系不育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育性受难于人为控制的气温影响很大,没有找到典型的光敏型。因而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典型的光敏不育质源是当务之急。作者新发现的短日照光敏不育材料所含的短日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有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寻找光敏不育基因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用形态相似法和SSR标记对获得的两对近等基因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LH17和Cl-LH17在株高、穗长上有显著差异,在所考查的其他性状上差异不显著;N45和Cl-N45仅在穗长上有显著差异。(2)在所选用的120对SSR引物中,对LH17和Cl-LH17,只有第6染色体的两个引物(RM7434、RM5957)揭示了多态性,而对N45和Cl-N45则有位于3条染色体上的4个引物能揭示多态性。综合形态和SSR标记分析说明,LH17和Cl-LH17是一对近等性理想的簇生性近等基因系,有利于该簇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Z1820的簇生基因能使穗长、株高负增长,对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重要性状无显著影响。(3)簇生性在N45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强于在LH17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Z1820与缙香1A、缙2A产生的后代的遗传行为符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而Z1820与缙4A的遗传表现则有所偏离,缙4A可能具有影响簇生性表现的遗传因子。首次使用簇生率描述水稻的簇生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芽鞘紫线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芽鞘紫线基因型亲本相互杂交,共获得77个F1代、51个F2代和1个BF1代。调查各世代芽鞘紫线的表现及其分离情况,共获得9(10)种比例(有紫线∶无紫线):全无、27∶37(108∶148)、117∶139、1∶1、9∶7、39∶25、3∶1、13∶3、全有,其中13(有紫线)∶3(无紫线)为首次发现。分析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亲本范围内,控制水稻芽鞘紫线表达的基因有4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芽鞘紫线遗传的C_A_P_I_Ai(t)_模型。芽鞘紫线将在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及早和快速鉴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  相似文献   
15.
将10个恢复系,5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考察其F1代株型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剑叶长、宽、角度、株高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分蘖角度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但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不同材料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及其变异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用子粒大小和形状悬殊较大的水稻品种 PJ1 和JH1 进行配组,以研究子粒外观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粒重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粒厚外,更多受控于非加性效应.除长宽比外,其余性状彼此之间均表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非香型,但有一组合为香型。香型不育系与非香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香型,但也有为非香型的。相同非香型恢复系同不同香型不育系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香味测定结果表现不一致。非香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大多数组合表现为不香,少量表现为香。不同不育系与相同恢复系杂交表现有差异。香型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表现一致为香型。香稻/非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全为香型;非香稻/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出现香和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也有一正反交组合全为香型的。从F2以植株为单位测定籽粒香味的结果看,香与非香杂交,无论正反交,都出现香与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分离比例有3:1——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9:7和13:3——2对显性互补、抑制。  相似文献   
18.
19.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非香型,但有一组合为香型.香型不育系与非香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香型,但也有为非香型的.相同非香型恢复系同不同香型不育系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香味测定结果表现不一致.非香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大多数组合表现为不香,少量表现为香.不同不育系与相同恢复系杂交表现有差异.香型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表现一致为香型.香稻/非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全为香型;非香稻/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出现香和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也有一正反交组合全为香型的.从F2以植株为单位测定籽粒香味的结果看,香与非香杂交,无论正反交,都出现香与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分离比例有3:1--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9:7和13:3-2对显性互补、抑制.  相似文献   
20.
水稻离体茎穗室内杂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福成 《种子世界》1989,(10):2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