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从20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得423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 eSheld)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内生颉颃细菌75株。测定了各颉颃细菌胞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22.
菜田土壤的适宜酸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蔬菜需在一定范围酸碱度(pH值)的土壤上才能生长,反之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下表列出种植25种蔬菜所需的土壤pH值和临界值,若土壤pH值超过临界值,就必须调节土壤pH值或改种其它作物(见下表).  相似文献   
23.
江苏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4.
镇江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测定了江苏镇江地区稻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在67.87-83.73之间,已达高抗水平.吡蚜酮对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浸苗法测定吡蚜酮对褐飞虱的LC50为99.332 5 mg a.i./L;吡蚜酮药后14 d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2.6%~95.4%之间,持效期在22 d以上,显示了较高的防治效果和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25.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6.
潘以楼  朱桂梅  郭建  肖婷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04-107,12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穗轴褐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并用孙云沛法测定了混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和穗轴褐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2.1793和1.1274μg/mL,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6667和0.1041μg/mL。当氯啶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10∶1混配时复配制剂抑制这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CTC最高,增效作用最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试制样品22%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EC(20%氯啶菌酯+2%苯醚甲环唑)以90~120 g a.i./hm2喷药2~3次对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7.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在江苏省油菜主产区采样测定表明,在多数样点都发现抗多菌灵的油菜菌核病菌,平均抗性菌株的比例达7.8%~9.7%。经室内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大区对比试验的多点示范应用结果显示,35%菌核清可湿性粉剂以35g/亩在盛花期喷雾一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70%~80%,明显同于多菌灵的防病效果。且经测定表明,多菌灵施药区油菜菌核病抗多菌灵菌株的比例明显上升,而菌核清施  相似文献   
28.
稻种清2号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种清2号是由成膜剂、杀菌剂、杀虫剂组配而成的新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种子的发芽、轩、成苗均安全。稻种清2号对水稻亚苗病、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生物农药的防治原理,寻找防治稻瘟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系列稀释平板法测定生防菌TW-2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菌活力,计算生防菌的抑菌活力回归方程式、EC50值和相对毒力。[结果]生防菌TW-2对田间水稻穗期的穗颈瘟的防效在80%以上。[结论]生防菌TW-2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0.
田间湿度对油菜菌核病病斑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气候定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株间相对湿度关系密切。可将油菜开花期株间相对湿度达到88%作为菌核病严重发生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