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稻恶苗病病株的症状变化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孢子液于水稻扬花期接种的稻种,翌年种植后,水稻恶苗病徒长型病株的症状变化时间,比例,类型及各类型病株对稻谷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同一水稻品种不同菌株间及不同品种同一菌株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苗期显症病株除枯死外有3种转化类型,即显症-隐症,显症-隐症-显症,持续显症,苗期隐症病株除一直表现为隐症外还有两种转化类型,即隐症-显症,隐症-显症-隐症,各类型病苗的最后稻谷产量均较健株的低。  相似文献   
42.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株上分离到抗、感多菌灵的稻恶苗病菌菌株中,选用7个抗性菌株和6个敏感菌均获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以病株数为指标,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2个主高峰和1个次高峰,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2个高峰,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
绝多大数维管植物对其环境中的大多数病原体的侵入具有一种能够避免或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一般说来,这种能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固有的,另一类是由侵染所诱导的.前者包括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结构,这些结构在值物体中原本有其他功用,它的存在与病原体无关.这种抗性的实质常同非专化小种抗性有关.诱发或主动抗病性是寄主植物体中对于病原侵染或试图侵染的反应而激活的一种抵抗机制,它包括生理或化学屏障的形成以及阻碍病菌生长的抗菌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主动抗性常包含在基因专化性抗性中,也可包括在非专化性或非寄主的抗性中.植物育种者广泛应用主动抗性培育免病品种.  相似文献   
45.
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腐霉利和乙霉威)抗药性现状,2011年和2012年在江苏5个草莓产区分别采集133个和206个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2012年206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草莓灰霉病菌抗嘧霉胺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77.4%和66.0%;2012年采集的206个菌株中,抗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和乙霉威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80.6%、11.2%、64.6%和54.4%;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抗、感表现,在江苏检测到17种抗性表现型;其中对腐霉利和乙霉威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30.6%;对腐霉利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21.8%;其他表现型菌株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下。表明,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均已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46.
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果均较好的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氨基寡糖素水剂、2.1%铜.烷醇可湿性粉剂、1%蛋白粉剂和4%嘧呔霉素水剂,防效为16.22%~51.00%,平均增产率为11.11%~28.29%。其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显著高于1%蛇床子素水剂、3.95%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5%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5%菌毒清水剂。  相似文献   
47.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英文名:American serpentine leafniner]属于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原产于北美,近几年来它已经传播到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很多地方。2005年12月,首次在中国广东省中山市蔬菜基地发现其危害[1]。紧接着在中国海南省[2-3]、江苏省[4]相继发现,传播速度之快、危害范围之广都足以与美洲斑潜蝇相比拟。三叶草斑潜蝇卵呈椭圆形、微小,0.20~0.30 mm长、0.10~0.15 mm宽,开始透明,后变成乳白色。幼虫蛆状,橙黄色,成熟幼虫最长3.00mm。蛹卵形,腹部稍扁,1.30~2.30 mrr,随着时间的推移蛹由最初的金黄色逐步变为暗棕色。成虫体形微小,体长不到2.00mm,翅长约1.25~1.90mm,头部黄色,复眼红色,腹面和腿为黄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多为灰黑色,翅透明[5]。  相似文献   
48.
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湿法细微化处理,并采用双酶法对玉米淀粉进行糖化,调查细微化对玉米淀粉结晶结构和糖化效果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玉米淀粉颗粒在湿磨1 h以后转变为非晶态;湿磨可消除液化反应对玉米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无液化反应时,湿磨1 h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为99.5%,远高于原玉米淀粉的41.6%,在70℃的条件下液化,液化时间的长短对湿磨1 h玉米淀粉和原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的影响较小,葡萄糖收率均维持在99%左右。由此可见,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磨可使淀粉颗粒非晶态化,消除液化反应对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小麦纹枯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而目前有关该病测报技术的研究报告还不多见。加权列联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以表征各因子相关程度的随机列联系数为权重,以因子和预报量的条件频率之和的列联参数为预报依据,构成加权列联参数,比较预报量在各水  相似文献   
50.
从80年代开始,国内外有对水稻、小麦、蔬菜及苹果上进行杀菌剂多菌灵(MBC)的残留量研究,但在草莓果实上的研究甚少。草莓是一种无果皮的鲜用食品,且可酿酒,在南京、句容地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往往遭受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危害而造成减产。为控制及防治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一般需喷洒多菌灵2~3次。为此,研究多菌灵在草莓鲜果上的残留,对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