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催化黄烷酮合成的二氢黄酮醇又可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花青素等多种黄酮类物质。以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号植株的幼叶cD 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桑树F3H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MmF 3H(GenB ank登录号:KU30174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095 bp,编码一个含有36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0.15 kD,等电点为4.93。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川桑(Morus notabilis)F3H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与其它5种植物F3H也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79%~82%),说明F3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也显示来自鲁桑的F3H序列与来自川桑的F3H序列聚在一枝,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MmF 3H基因在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幼叶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表达量较高的达到0.784 5,而较低的仅为0.012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桑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与MmF 3H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MmF 3H催化生成的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上游产物。  相似文献   
93.
潘刚  楼程富 《蚕业科学》2007,33(4):625-628
为从分子水平上理解桑树在逆境胁迫中的应答机制,研究利用简并引物和RACE方法克隆了桑树氨基环丙烷羧酸(ACC)氧化酶基因部分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基因在水分胁迫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桑树ACC氧化酶基因编码区与其它植物ACC氧化酶基因的同源性很高,与蔷薇科李属植物相似性高达85%~86%;该基因在水分胁迫下表达量增加,但个体之间表达量有差异,推测可能与个体抗旱性差异有关;在盐胁迫下,ACC氧化酶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同一桑树幼苗不同叶位之间有差异,推测是盐害引起组织死亡导致表达量发生变化,而非盐胁迫直接诱导,个体之间耐盐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对盐害的敏感程度不同,表达量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94.
巨柏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柏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群落稀少.选择巨柏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性.对不同地段的7块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90种,分别隶属于41科77属,其中只含一种的属占84.42%.巨柏群落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群落的温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也有部分层间植物,乔木层郁闭度为0.3~0.5,巨柏为乔木层的单一优势种,而群落植物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与林芝云杉林比较,巨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95.
1 2010年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秋粮生产有哪些影响?会不会影响全年的粮食总产量? 入汛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发重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010年8月19日,全国因洪涝、台风农作物受灾面积0.11亿hm<'2>(1.64亿亩),这个数字大于常年的水平.用6个字来概括一下当前洪涝灾害对秋粮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利用桑树(MorusL.)表达序列标签(EST),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桑树光合系统Ⅰ(PSⅠ)psa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saE(GenBank登录号:GU6459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705bp,存在9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0bp的3′端非翻译区,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38bp,编码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15.38kD,等电点为8.08。同源性分析表明,MpsaE编码蛋白与柑桔(Citrus sinensis)、毛果杨甙(Populus trichocarpa)和欧美杨(Populus eu-ramericana)psa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8%。基于MpsaE与其它18个物种的psaE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桑树与柑桔、蓖麻(Ricinus)、毛果杨甙和欧美杨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psaE基因mRNA在桑树不同组织及部位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其中幼叶(刚展开的第1片叶)和中部叶片(8-10位叶)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上部叶片(2-3位叶)、顶芽和下部叶片;在根部的转录水平最低。初步推测MpsaE基因是桑树PSⅠ参与某些光合生理反应的一个亚基。  相似文献   
97.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和平  朱雪林  杨小林  潘刚  金增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60-18962,18981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期和萌芽期时间相差不大;生殖生长物候期,洞嘎镇最早,其次是东如村和公仲村,然后是里龙乡,通麦村最晚。果实生长动态变化方面,就横径和纵径而言,果实横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洞嘎镇〉里龙乡〉公仲村〉东如村,果实纵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公仲村〉洞嘎镇〉里龙乡〉东如村;根系生长物候期,核桃根系开始活动期与芽萌动期相同,3月下旬出现新根,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2次生长高峰,11月下旬停止生长。[结论]该结果揭示了西藏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初步规律,填补了西藏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和梅山猪SGCB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G/A突变,并进行了多态性研究。采用改进的扩增受阻突变系统-PCR(ARMS-PCR)技术在3个不同猪种和“大白&#215;梅山”F2代资源家系中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和G在4个群体中分布平衡。对266头“大白&#215;梅山”F2代资源家系中SGCB基因多态性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AA基因型对活体瘦肉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GG基因型对眼肌高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林芝市园林绿化基本情况,解决绿化中的相关问题,采用生物五点法,通过分层调查对林芝市各地园林植物种类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普查,详细分析了林芝市园林绿化的现状、特点及问题,提出了相应举措。共调查园林植物87科、196属、321种(含品种)。调查结果表明:(1)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重要值最高的分别为白柳、金叶女贞、草地早熟禾,其重要值分别为68.620,24.139和35.747。(2)林芝市绿化植物中,应用最多的依次为蔷薇科、杨柳科、菊科、豆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木犀科,分别为48,21,20,20,19,16,13和12种,分别占调查植物的14.95%,6.54%,6.23%,6.23%,5.92%,4.98%,4.05%和3.73%。(3)高原自然环境条件是最大的制约因子,园林植物应用地区间差异较大。(4)园林植物资源丰富,但应用开发落后。  相似文献   
100.
乡村庭院是农村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具有生产、生态、生活、社会、文化等多种特殊价值。自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使乡村庭院经济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从黑龙江省乡村庭院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地情况提出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内容应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庭院产品,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提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乡村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乡村庭院区位,协调庭院经济区域发展布局,发挥地方农技推广部门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引导,重视典型宣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