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7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本研究根据其它作物已克隆的RAR1基因的两个氨基酸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用果蔗cDNA进行PCR扩增,得到果蔗Rar1基因片段序列,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作物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的CCCH结构域和一个锌结合域CHORD-Ⅱ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初步证明了所克隆的果蔗Rar1基因片段具有正确的序列信息。并构建了果蔗Rar1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CAM-RAR1,转化农杆菌后侵染果蔗的愈伤组织并得到初步验证,为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以及果蔗Rar1基因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HPLC同时测定锦绣杜鹃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锦绣杜鹃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Waters C18(4.6mm×250mm,5μm)反相色谱柱,甲醇(B)和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为:0~24min,31%~42%B;24~30min,42%~50%B;30~35min,50%~60%B;35~40min,60%B;检测波长356nm,流速为0.7mL.min-1,柱温30℃。结果显示锦绣杜鹃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其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3%、101.71%、98.70%、104.28%;RSD分别为2.25%、1.31%、1.82%、2.81%(n=5),说明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合于锦绣杜鹃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其中锦绣杜鹃中黄酮类成分在4月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双T-DNA串联结构的改变,构建2个双T-DNA反式串联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0-DMAR-LF-GCMSAGS和p1300-DMAR-LF-GLCMSAGS。经过转化水稻后验证,结果表明:能够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与顺式串联植物表达载体比较,反式串联的植物表达载体成功地将非连锁共整合的频率分别由47.37%和45.83%提高到了55.81%和51.28%,提高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64.
供试材料为无性繁殖第2代的4个甘蔗组培亚无性系群体.仙游79-83组培亚无性系的性状平均表现为茎变细,茎数/丛增加,株高减少,锤度与供体的无显著差异.新台糖10号组培亚无性系的茎变细,茎数/丛无明显变化,株高增加,锤度比对照有所下降.同一供体在MS和N_6培养基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4个性状变异的平均表现趋剪一致,但变异幅度有所不同.培养基对不同供体及其不同性状变异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不同供体及同一供体在不同培养基下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其POD和Est的变异均有差异.仙游79-83亚无性系的POD变异率较Est的变异率高,但不同培养基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之间差异明显.新台糖10号的亚无性系则表现为POD的变异率比Est的低,而培养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就供体而言,仙游79-83亚无性系POD的变异率高于新台糖lO号亚无性系的变异率,而Est则因培养基而异.供试亚无性系农艺性状的变异与同工酶的变异有一定的联系,并表明组培对甘蔗无性系变异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5.
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大豆抗孢囊线虫的生化机制及DNA分子标记(RFLP、RAPD)技术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大豆抗孢囊线虫各个生理小种的遗传分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病育种的研究概况及抗病品种鉴定方法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比较5个供体的心叶和幼茎愈伤组织在 MS 和 N_6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绿苗过程 RNA,DNA 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绿苗诱导分化的第6—9 d,核酸总量和 RNA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第9 d 后两者逐渐下降.DNA 含量从诱导分化开始即呈下降趋势,第9d 时DNA 含量最少,然后义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在诱导分化的前3 d 增加显著,第3 d 后呈下降趋势,第9 d 后渐趋减缓.不同的培养基对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本试验揭示了在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绿苗过程中,生物大分子变化的不同阶段与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对4个甘蔗组培亚无性系进行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分析表明,组培方法对茎数和株高的改良是有效的,但受到供体和培养基的影响:对锤度的影响较小。并使茎径略微变细,同时表明,在亚无性系第1代即可对茎径进行选择,而且根据茎径在亚无性系第2代中的选择,可望对其它性状也相应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但是仅采用组培方法以期望大幅度改良供体品种的综合性状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68.
69.
生物技术在甘蔗品种改良上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在甘蔗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正逐渐显示出常规育种无伦比的优势。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应用情况,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福建山药资源形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系统聚类法对1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构建遗传距离树状图,发现当绝对值距离在13~26时,34份山药资源根据地上部长势的强弱划分成2个大类;当绝对值距离在9~13时,生长势较弱的一类又可分为2个亚类,一类为有分枝具黄褐皮色的长状山药,另一类为棒状山药及参薯;绝对距离在8左右时,又可将棒状山药和参薯分开.综合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