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117篇
  160篇
综合类   1134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673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进一步研究棉花的生长机理。[方法]检测百棉1号在正常生长条件下2个时期(苗期和花期)3个时间点(苗期的六真叶时、八真叶时和花期)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POD和CAT活性在根中均随苗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叶的活性与之相反;在不同器官中,叶POD活性和蛋白含量最高,根CAT活性最高,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器官差异较明显,不同时期仅存在强弱差异。[结论]百棉1号生长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器官和时间差异性。并首次报道了根部的POD和CAT的活性变化随苗期的生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长沙市边缘带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指导蔬菜生产,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陈家渡、东湖村、潭阳洲、杉木村和梨村5个主要蔬菜基地0~20 cm表土共计290个样本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Cd、Pb、Zn、Cr、As、Hg全量分别为10.70~122.20、0.10~3.70、23.50~95.90、81.00~309.80、9.90~145.60、6.70~39.90、0.02~1.50 mg/kg;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2%~29.4%、31.2%~182.4%、8.1%~21.6%、10.5%~33.2%、11.3%~29.8%、5.7%~28.1%、20.8%~37.9%.Hg、Cu、Cd为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5个蔬菜基地中,陈家渡达中度污染水平,其他4个蔬菜基地均达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93.
建立4-二甲胺基苯基偶氮苯磺酰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稻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80%的乙醇溶液提取后,1.0mL样液依次加入0.20mL碳酸氢钠和0.40mL DABS-Cl在70℃下衍生20min,利用C18色谱柱,乙腈-三水合乙酸钠溶液作为流动相在436nm波长下测定GABA含量。结果显示:GABA在糙米和精米的添加回收率大于87.6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07%;GABA在1.0~100.0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5(n=3)。用本方法测定了14种糙米和精米样品的GABA,其含量为6.38~108.7mg/kg,湖南精米和糙米中的G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4.
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嗅觉选择等方法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抗虫品种为绥粳4号,感虫品种为垦鉴5号、稻花香2号,中感品种为05345,中抗品种为丰园2号、空育131。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实现对水稻负泥虫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6.
氮硫互作对冬小麦旗叶衰老、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王东  周杰  韩坤 《土壤学报》2016,53(6):1476-1488
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小麦品种(烟农19和汶农6号)为主区,施氮(N)量为裂区,设0(N0)、120(N120)、240(N240)kg hm-2三个施N水平,施硫(S)量为裂裂区,设0(S0)、20(S20)、40(S40)、60(S60)kg hm-2四个施S水平。结果表明,汶农6号开花后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旗叶净光合速率、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烟农19。在一定施氮水平下适量施硫显著提高烟农19和汶农6号小麦开花后旗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当施氮水平为120 kg hm-2施硫量超过40 kg hm-2和施氮240 kg hm-2施硫量超过20 kg hm-2时,汶农6号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仍继续增加,但旗叶抗氧化能力和光合同化能力均无明显提高,籽粒产量不再增加,烟农19号旗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降低,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均减少。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随施硫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土壤有效硫为38.9~42.1 mg kg-1的条件下,适量施用氮肥和硫肥有利于延缓小麦花后旗叶衰老,提高光合同化能力,增加籽粒产量,但不同品种小麦对氮肥和硫肥施用量的响应不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在较高的氮硫供给水平下仍有较好的光合同化和产量表现,而氮素利用效率相对低的品种对高氮高硫的适应性较差,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7.
国家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不同于生态建设类项目和生产建设类项目监测,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由于观测年限短且缺乏连续性,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监测数据。对甘肃省渭源县下岔小流域的监测实践表明,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重心是经济、社会效益,蓄水保土等生态效益监测属辅助内容。国家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目前存在监测周期短、监测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报账程序繁冗等问题,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法规及技术规程、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机制,组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使重点监测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玛咖及其制品真实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咖及其制品的真实性是保障品质的关键。为了研究玛咖及其制品的差异,对玛咖制品进行真实性鉴别,分别以不同产地、色型的玛咖及玛咖制品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不同识别方法的研究。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0.80 m L/min,各成分得到较好分离。经方法学验证,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对19个玛咖样品和6个玛咖制品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15个色谱峰为玛咖和其制品的特征指纹峰,建立了玛咖及其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使玛咖与玛咖制品得到较为一致的模式识别结果。主成分二维平面图和判别分析能够区分玛咖和玛咖制品,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玛咖与玛咖制品相似度分析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0.916和0.668,不同来源和色型的玛咖、玛咖制品间相似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玛咖制品具有玛咖的特征峰,但含量存在差异。3种方法均能准确地体现指纹图谱的一致性和特征性,为玛咖和玛咖制品的区分及玛咖制品真实性保障提供了参考。利用HPLC指纹图谱可对玛咖及其制品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电子信息化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以冬小麦品种‘临Y7287’为供试材料,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在等化肥施用量,额外增施生物有机肥,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提高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显著提高了千粒重、穗粒数和成穗数,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配施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条件下,以氮肥底追比为1∶1(即50%氮肥底施,50%氮肥拔节期追施)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成穗数提高了12.71%,穗粒数提高了4.93%,千粒重提高了6.42%,产量增加了11.27%。因此,推荐山西临汾盆地冬小麦施肥方案:以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配施N 225 kg·hm~(-2),50%氮肥底施,50%拔节期追施较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