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5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蚜性及其与表型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抗蚜虫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及获得小麦抗蚜性选择的形态学指标,2002~2005年对国内外4600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蚜性鉴定,并对其中40份抗蚜性不同的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蚜性存在明显差异,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不抗四种类型。筛选出抗蚜材料30份,占参试材料的0.65%,其中C273(印度)和兰麦(陕西柞水)表现高抗,其余7份和21份材料分别表现中抗和低抗。40份不同抗蚜性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研究表明,植株蜡粉与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颖壳颜色与蚜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穗密度与蚜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宽及长宽乘积、叶色、芒长、颖壳茸毛等与蚜量比值无显著相关性。颖壳颜色、蜡粉和穗密度可以作为小麦抗麦长管蚜选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2.
山羊草属植物是普通小麦改良过程中重要的有益基因来源,小麦的许多抗病虫、抗逆基因都来源于山羊草属植物。本研究利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成功获得了19株小麦-卵穗山羊草衍生后代,实验选取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的SSR标记400个,对三个亲本(中国春、卵穗山羊草和陕优225)以及19株衍生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341个标记可以在卵穗山羊草中扩增出条带,说明SSR标记在山羊草中位点丰富;20个标记可以在卵穗山羊草中扩增出特异条带,说明在卵穗山羊草中有不同于另外两个亲本的特异SSR位点;将20个在卵穗山羊草亲本中有特异条带的标记应用于19株衍生后代中,发现有10个标记可以在衍生后代中扩增出特异条带,说明19株衍生后代中全部含有卵穗山羊草的遗传物质,这些特异引物可以继续应用于后代的检测中。本实验还对3个亲本材料和19株衍生后代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中国春和陕优225都是9级高感,卵穗山羊草是0级免疫,19株衍生后代中有3株(1-1,1-2,1-3)分别是7、8和8级感病,其余均为0级免疫,说明衍生后代的白粉病抗性完全遗传自卵穗山羊草亲本。  相似文献   
63.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HMW-GS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 120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Glu-1位点共有14种等位基因变异,其中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5种,Glu-D1位点6种.亚基null、7+8和2+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9.38%、97.86%和98.0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14种,主要为null/7+8/2+12,频率高达95.90%,其中有8份材料具有1、2*、14+15等优质亚基.  相似文献   
64.
杨树草履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城全县有杨树林地43.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1%。通过调查,自1995年该县白杨林场发生杨树草履蚧危害以来,目前草履蚧已蔓延至全县18个乡镇,受害面积已由最初的40多亩扩大到4950亩,重度发生地块虫株率高达100%,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65.
基于2005~2006年羊草生育期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最新双作物系数法以日为时段计算了羊草2个不同水文年的蒸散量。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用羊草生育期生理特性、冠层结构变化、气象要素和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生育期各生长阶段蒸散量和日平均蒸散强度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的变化,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红寺堡区2005,2010和2015年3期数据,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并对主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近10a来,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景观间的转换较为频繁,且表现为单向转换的特征;整体的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草地和耕地是红寺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调控土地利用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探测结果表明,面积、面积比、斑块个数、斑块数比、斑块密度、平均值和标准差在3个时期都对景观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而其他指标的变动较明显,波动较大,整体上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结论]2005—2015年,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变化明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变化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神经肽P物质(SP)刺激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BMP2、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0(对照组)、1×10-6、1×10-7、1×10-8、1×10-9 mol/L 5个浓度梯度的SP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进行刺激处理,并分别于第0、7、14及21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BMP2和BMP4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10-6和1×10-8 mol/L的SP促进BMP2、BMP4的表达;在7和14 d时,SP 1×10-8 mol/L组B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P 1×10-6 mol/L组(P<0.05),SP 1×10-6 mol/L组BMP4的表达量与SP 1×10-8 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1 d时,SP 1×10-8 mol/L、SP 1×10-6 mol/L组BMP2、BMP4的表达量都明显降低,其中SP 1×10-8 mol/L组B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10-6 mol/L组(P<0.05),SP 1×10-6 mol/L组BMP4的表达量与SP 1×10-8 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P 1×10-6和1×10-8 mol/L不仅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干细胞BMP2、BMP4基因的表达量有影响,而且为皮肤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宁夏农地畜禽粪便负荷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法估算了2012年宁夏各县(区)各类畜禽粪便的产生量,计算了农地畜禽粪便的负荷量,运用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值对各县(区)的畜禽粪便农地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2.34t/hm2·a,预警值平均为0.16,总体预警级别为Ⅰ级,对环境不够成威胁,完全可以被农地环境消纳和承受,还有较大的畜禽养殖发展空间。各县(区)的农地风险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西夏区预警值最高,为Ⅲ级,对环境产生影响,其次为永宁县和利通区,对环境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79份不同产地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为粗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A-PAGE)技术,分析了79份不同产地粗山羊草醇溶蛋白的谱带类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79份粗山羊草中共检测出7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各谱带出现的频率为1.27%~77.22%,每份材料谱带数为7~19条,平均为12.58条,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553~0.3676。根据迁移率大小,在ω、γ、β和α4个区分别存在20,13,21和16种谱带类型。UPGMA聚类分析表明,79份粗山羊草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8时,聚为7个主要类群,大部分相同产地的粗山羊草聚为一类,但也有少部分产地相同的材料不全聚为一类。部分来源地不同的材料醇溶谱带完全相同。【结论】79份粗山羊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丰富,其醇溶蛋白的谱带类型与材料产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少部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醇溶谱带完全相同的材料可能含有相同醇溶蛋白编码基因,其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相似文献   
70.
硫素营养胁迫对水稻根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芳  彭嘉桂  林琼  章明清 《土壤》2008,40(1):106-109
通过水培试验,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硫(S)索营养对水稻根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S素营养胁迫的水稻,其根系及叶片的超微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低S胁迫会造成水稻叶片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结构肿胀,基粒片层松驰、散乱,细胞器减少,线粒体结构被破坏,根系细胞内几乎没有内含物;S 浓度高则会使叶片叶绿体基粒片层致密、浓缩,无规则化,根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这就从微观上进一步解释了水稻S索营养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原因与机理,也为水稻S索营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解剖学与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