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小麦品种郑麦7698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小麦品种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于2011-2013年两个生长季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郑麦7698、矮抗58和周麦18三个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结果表明,郑麦7698呈现下述特点:1光饱和速率达到27.1μmol·m-2·s-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0.6%和13.9%;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的田间最大光合速率和日光合总量均较高,平均日光合总量为667 693μmol·m-2,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4.5%;灌浆初期、灌浆后期顶3叶含较多的Chl(a+b)和较高的Chla/b,具有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2在灌浆后期13:00时,Fv/Fm、ФPSⅡ和qP降幅小,NPQ增幅大,蒸腾速率较大(3.4 mmol·m-2·s-1),叶温较低(36.7℃),具有较好的耐强光、耐高温特性。3花后同化物积累量为14.4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5.7%和13.9%;花前积累的同化物在灌浆期的转运量为10.3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3.8%;灌浆速率高,最终籽粒重达到24.7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7.6%和14.4%;收获指数达到0.524。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及耐强光、耐高温胁迫能力,较高的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及花前同化物转运能力是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郑麦7698可作为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的重要亲本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2.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 Fhb1、 Fhb2、 Fhb4、 Fhb5和 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 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 Fhb2、 Fhb4、 Fhb5和 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 Fhb1、 Fhb2、 Fhb4基因和 Fhb1、 Fhb2、 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 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 Fhb1基因。  相似文献   
23.
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新型经济作物,抗逆性极强,具有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发展的潜力。为明确其耐盐特性,本研究设置5个NaCl浓度(0、0.3%、0.6%、0.9%和1.2%),分析了NaCl胁迫对油莎豆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和0.6%NaCl胁迫下,茎豆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受影响程度较小;根系中膜受损程度指标物丙二醛(MDA)和氧化胁迫物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不显著,而渗透调节物甜菜碱(GB)、脯氨酸(Pro)的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整体上受到的盐胁迫伤害较小。而在0.9%和1.2%NaCl胁迫下,盐胁迫伤害十分明显,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为进一步鉴定油莎豆耐盐相关基因,利用RNA-seq技术检测了0、0.3%和0.6%NaCl胁迫下油莎豆根系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以及GO富集分析发现,24个主要与氧化还原、跨膜转运、几丁质水解相关的GOterms显著富集,涉及了15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中...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黄淮地区油莎豆主栽品种和特色种质资源的基因组特性及与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基因组Survey分析对6个油莎豆材料基因组大小、倍性进行评估,并基于核糖体DNA的外转录间隔区(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ETS)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其与近缘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6个油莎豆材料基因组在0.808 6~0.858 5 Gb,均值为0.826 4 Gb;基因组Survey分析结果表明,3种粒型油莎豆材料豫油莎2号、豫油莎3号、YYS-4的基因组大小、重复序列占比、GC含量、杂合率分别为0.697 9 Gb、81.02%、34.7%、0.28%,0.778 7 Gb、84.45%、36.4%、0.08%,0.790 6 Gb、83.75%、34.9%、0.19%;基因组Survey分析和花粉粒染色结果显示,3种粒型油莎豆材料均为三倍体。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6个油莎豆材料聚为油莎豆分支,该分支与香附子和头状穗莎草构成的分支形成亲缘关系较近的姐妹群,并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