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33篇
  18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盆栽条件下以武育粳2号、盐粳2号两粳稻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每穗颖花分化数、退化数和现存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进一、二次颖花分化作用最大的时期分别是抽穗前36、31d,对全穗颖花分化数促进作用最大的时期为抽穗前31d;(2)抽穗前46~6d施用穗肥均可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以抽穗前16~21d施用穗肥对颖花退化数、退化率的降低幅度最大。一、二次颖花退化数分别与一、二次枝梗退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928**、0.9937**;(3)抽穗前46~11d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以抽穗前31d处理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幅度最大。每穗颖花现存数与每穗颖花分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154**);(4)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影响较小,对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FACE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1~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供试品种,设计高、中、低氮处理,研究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12.8%,其中2001、2002和2003年增幅分别为10.8、14.1和13.6%,高、中、低氮处理的增幅分别为17.6、12.4、10.9%,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ACE和氮处理对水稻产量的互作效应,2001、2002年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为FACE×NN;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平均比对照增加18.8%,每穗颖花数平均比对照减少7.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使水稻生物产量平均提高16.2%,达极显著水平,使经济系数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极显著多于对照是因其分蘖发生速度快,最高分蘖数多所致,而不是其分蘖成穗率高的缘故;FACE处理使水稻每穗颖花数极显著少于对照是因其分化颖花的大量退化所致,而不是分化颖花数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施氮时期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扬稻6号(籼稻)、日本晴(粳稻)为试材,设计不同施氮时期,改变颖壳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大小(谷壳长度、宽度和面积)、重量和充实程度(单位面积谷壳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分蘖肥,可促进稻穗一、二次枝梗不同部位籽粒特别是下部枝梗籽粒谷壳的大小和重复,品种间表现一致,对谷壳充实程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过多施用穗粒肥,粒穗一、二次枝梗各部位籽粒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均减小,减小幅度多以上、中部枝梗籽粒较大,品种间表现一致;施用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性状的影响因品种而异。②促进谷壳的生长与发育,有利于籽粒同化产物的积累,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r为0.3507^**-0.9676^**),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r为0.7093^**-0.9686^**)。  相似文献   
14.
供氮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培条件下 ,设计 0、1 4、2 8、42 mg/kg4个供氮浓度 ,研究其对扬稻 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依对氮素反应而言 ,根系性状可分为 3大类 :第 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 ,如每株不定根数 ;第 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 ,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 ;第 3类根系性状 ,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 ,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 ,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2抽穗期根系性状中 ,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有效分蘖期 ,再次为拔节长穗期 ;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拔节长穗期 ,再次为有效分蘖期。3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 ,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 7个施氮期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 6号谷壳增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 ;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 ,又可促进谷粒充实 ,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 ,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 ,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 ;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396 、0 94 86 和 0 9894 ;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 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 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 ,无论是作为基肥 ,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 ,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且施氮时期越早 ,促进作用越大 ;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 ,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 ,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 ;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86 、0 .715 9 、0 .5 5 47 。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高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6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为供试材料,设计3个N肥水平,研究两系组合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栽培途径。结果表明,两系组合每穗颖花数多,高峰苗多,成穗率低,单茎叶面积小,成熟期叶片衰老快,生物产量中等,经济系数高。获得高产的关键在于促进分蘖早发,提高成穗率,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铜含量100、200 mg/kg处理对水稻株高、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和抽穗期几乎没有影响,土壤铜含量达到400 mg/kg及其以上时,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株高显著变矮、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显著变少、抽穗期显著推迟;(2) 土壤铜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低于CK,且随着土壤铜含量的提高水稻产量下降幅度显著增大;(3) 土壤铜含量100、200 mg/kg处理使水稻减产是由于每穗颖花数减少所致,土壤铜含量400 mg/kg及其以上处理使水稻减产是由于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共同减少所致;(4) 土壤铜处理使穗数减少主要是由于返青活棵慢、分蘖发生迟、高峰苗少所致,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是由于抽穗期单茎干物质量小和单位干物质量形成的颖花数少所致;(5) 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经济系数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土壤铜含量达到800 mg/kg及其以上时经济系数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