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33篇
  18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同时亦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光合作用的底物,大气CO_2的浓度升高增加水稻产量,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分歧。本研究利用稻田FACE (free air CO_2 enrichment)技术平台,以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背景CO_2浓度(Ambient)和高CO_2浓度(增200μmol·mol~(-1), FACE)两个水平,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部分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种间差异。本研究所有测定的品质性状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Ambient相比,FACE处理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略降,但单位面积糙米、精米和整精米产量平均分别极显著增加23.7%、23.5%和20.9%。FACE处理对整精米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影响较小,但使整精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平均分别增加18.6%和31.8%,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使所有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平均分别下降6.5%和3.1%,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从淀粉RVA谱看,FACE处理使所有品种峰值黏度、崩解值平均增加1.3%、6.9%,使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分别下降2.2%、5.1%和65.6%,其中消减值达显著水平。FACE处理使所有品种整精米植酸含量平均增加5.3%,而蛋白质含量平均减少9.9%,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方向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FACE处理与品种对整精米长度、垩白率、垩白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以上数据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产量大幅增加,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呈变劣趋势,但适口性可能变优,稻米品质对大气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研究表明不断升高的地表臭氧浓度使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 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则不太清楚, 特别是食味品质。本文于2009年和2010年在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依托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free air ozone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O3-FACE)技术平台, 以本地主栽水稻品种"武运粳21"为供试材料, 设置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和高臭氧浓度(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高50%)2个水平, 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粳稻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物性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 高浓度臭氧使熟米硬度平均增加13.6%, 达显著水平。食味计测定结果显示, 高浓度臭氧使稻米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综合值分别下降0.8%(P>0.1)、6.2%(P<0.1)、2.6%(P<0.1)、5.1%(P<0.05)、4.3%(P<0.05), 使完整性增加2.0%(P<0.05)。不同年度间稻米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差异较大, 但年度与臭氧间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 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下生长的稻米蒸煮后将呈变硬趋势, 食味品质总体变劣。  相似文献   
103.
氮素对扬稻6号谷壳性状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氮素处理对扬稻 6号谷壳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前期施用氮肥 ,有利于增加谷壳大小和重量 ;提高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中期较多施用穗肥 ,则抑制谷壳的生长和发育 ,使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度均显著下降 ,且施氮量越多 ,谷壳受抑的程度越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壳的物质积累 ,对谷壳大小影响较小。氮素处理对水稻谷壳性状的调节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谷壳重、单位面积谷壳重、谷壳面积、谷壳长度、谷壳宽度。相关分析表明 ,谷壳性状与抽穗期植株的含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6 84 ~ - 0 .9336 ) ,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r=0 .6 6 6 0 NS~ 0 .95 0 1 )。水稻谷壳性状的改良有利于谷粒同化产物的积累 ,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 (r =0 .6 388 ~ 0 .95 74 )  相似文献   
104.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L·L-1时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含磷率(除移栽后28d外)和磷累积量显著提高;增加施氮量,抽穗期磷累积量显著提高。FACE处理后,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略有下降,磷收获指数显著下降;施氮量对FACE处理与对照植株含磷率、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铜污染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土壤Cu含量对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在土壤Cu含量400mg/kg条件下,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6.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有干重,全穗颖花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颖花占有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品种内与品种间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7.
水稻颖花根活量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1988~1990年在江苏农学院水稻网室内进行。供试品种(组合)为汕优63和献改优63。在群体水培及盆栽条件下,生育前、中、后期设计不同氮素处理,调节根量、根系活力和颖花量,研究结实期根系活力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实期颖花根活量越大,籽粒主要灌浆期灌浆强度越大。随着颖花根活量的增加。灌浆强度增加幅度,一次枝梗籽粒:中部>下部>上部,二次枝梗籽粒:上部>中部>下部;当颖花根活量大于0.876μgα-NA/颖花·h时,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灌浆强度将大于上部;(2)颖花根活量与全穗、穗上,中、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饱粒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随着颖花根活量的提高,一、二次枝梗籽粒的饱粒率的增加幅度均是下部>中部>上部;(3)颖花根活量较小时,开花越早的强势花的粒重越高,随着颖花根活量的增加,强、弱势花粒重的差异变小,当颖花根活量大于0.841μgα-NA/颖花·h时。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粒重将大于上部;(4)提高颖花根活量能明显地提高结实期叶片的净同化率。延缓叶面积指数的下降速度,并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这是提高颖花根活量能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重要生理原因。认为水稻高产栽培在增加颖花量的同吋,必须使根量和根系活力得到同步增长,以保持较高的颖花根活量,这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根系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04个株系(F12,F13)为供试材料,研究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根系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水稻根系改良和根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为单株根系活性、颖花根活量、每株根干重、最长不定根长、众数根长、每条不定根长及每条不定根粗,其中以单株根系活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增加单株根系活性、每株根干重、最长不定根长和每条不定根粗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加颖花根活量、每条不定根长和众数根长将使产量显著下降.增加高产类型水稻抽穗期的每株根干重、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根重及单株根系活性能显著提高产量.每株根干重与高产水稻关系密切,而每株不定根数则与低产水稻关系密切.颖花根活量的增加对高产水稻株系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对中低产水稻则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草饲用品质相关理化指标对臭氧胁迫的响应。【方法】利用新型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 8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和高臭氧浓度(80 nL/L)处理,于抽穗期、穗后20 d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叶片和茎鞘中饲用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浓度臭氧处理使稻草粗蛋白、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7.07%(P <0.1)、10.88%(P <0.1)、1.98%、0.92%和5.01% (P<0.01),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下降15.07%(P <0.1)和18.55%(P <0.01)。多数情形下,叶片各指标含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大于茎鞘。所有测定指标的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生育期稻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酚含量表现为穗后20 d>成熟期>抽穗期,稻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抽穗期>成熟期>穗后20 d,而粗蛋白含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方差分析表明,臭氧胁迫与品种互作对所有测定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总酚含量外,臭氧与植株部位互作对所有测定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而臭氧与生育时期互作仅对植株粗蛋白、纤维素、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结论】稻草饲用品质相关理化指标因生育时期、供试品种和茎叶不同部位而异,高浓度臭氧环境下稻草饲用品质表现出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对水稻武运粳21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独特的稻田臭氧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中气体浓度增高)系统平台,以武运粳21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正常浓度O3(即大气背景浓度)和高浓度O3(实际比大气背景浓度增高25%左右),定量研究地表O3浓度升高对粳稻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对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和弯曲力矩没有显著影响,但使成熟期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和弯曲力距有所降低.因此,臭氧胁迫下水稻抽穗期、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基部节间的倒伏指数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下水稻成熟期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引起基部节间充实不良是造成抗折力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基部节间弯曲力矩下降是稻穗和节间的长度和质量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条件下粳型水稻的倒伏风险可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